此文为【高能E蓓子】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后台联系,但欢迎你们转发到朋友圈。
来来来,现在有这么一位“顶流”,有颜值有粉丝,还有手腕厉害资源丰富的经纪人和公司,唯一的bug就是没作品,老被外界诟病演技差。
现在正站在转型关键路口,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A.背靠公司拿下知名国际导演的商业大片,还不是打酱油,至少是个男三
B.参演话剧团的好本子新作品,但戏份有限,反响未知。
大家觉得这位“顶流”会怎么选?
直说了,七八年前绝大部分都选A,但时代变了,话剧才是流量转型新魔法了。
想转型?演话剧啊
不知道大家这两年有没有注意,越来越多叫得上名的年轻演员开始往话剧圈卷。
有人走编制路线,主打一个考编进剧团,从此微博介绍的演员两字前,都能加上话剧tittle;也有人走实战路线,别管那么多,就是一个先参演剧目,一不小心就带动开票秒空。
过去小众圈子的话剧表演,正在成为不少流量镀金的新方式。
黄子韬新剧饰演的松杨也是这么干的。
他本来是话剧团出身,跑跑龙套演演甲乙丙丁,结果被经纪人相中,包装出道,推广宣传,没几年就成了坐拥八千多万粉丝的知名流量。
虽然业务水平不咋地,但公司会操作,下个水军,联合粉丝打投,照样能让他拿下最佳演员奖。
高人气让他真人秀邀约不断,轻轻松松买下北京大house,正当公司准备再接再厉,让他咖位更上一层楼的时候。
知道奖项真相的松杨顿悟了:我虽然长得好看人也红,又有粉丝又有奖,但这些都是虚的,全都是公司给我操作来的。我不能坐吃山空躺平等糊,我得有作品,我得转型。
不然就真成了地铁1号线艺人。
是的,就像每一个流量演员都不接受自己只能被叫流量一样,松杨也动了转型的心。恰好这个时候,他的老东家剧团,看上他的流量和人气,想迎合市场请他回来参演话剧。
松杨一看剧本,这么好的本子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转型契机吗?于是他一拍脑袋,决定演了。
But,一个正当红的流量演员想要去演话剧哪有那么容易。
松杨面对的第一关,就是无法说服自己的公司和经纪人,这边的片约、真人秀和广告代言安排的满满当当,哪里能腾出时间来让他去演话剧。
好不容易在松杨的说(撒)服(泼)下,经纪人让步,可以给他10天的时间参演话剧,剧团那边又不干了。
用松杨前老师、话剧界大咖丁可芒的话来说,就是这小子演技这么差,两个月都担心他在台上给我掉链子,10天能排出个屁。
于是剧团又和经纪人开始就排练时间互相拉扯,这边缠缠绵绵,松杨那边也努力助攻,好说歹说终于有希望敲定两个月的排练时间。
经纪人又作妖,两个月可以,但得改戏,给我们改成一番大男主,戏份必须得占五分之四。
就,看到这哪个业内人不想骂声“傻B”,但不得不说,太真实了,这不就是影视剧抢番走进话剧圈,不愧是顶流。
剧团团长一听这要求,犯了难,连夜逐字逐句看剧本,想研究出一个好的修改方向。丁可芒更是直接炸毛,冲进松杨家劈头盖脸一顿问,就是你这小子想抢戏当男主?
从时间到戏份,剧团这边和松杨各种拉扯,矛盾重重,剧团本身也被“流量”两个字搅成浑水。
“松杨参演”四个字就跟镶了金边,是个人都想来蹭一蹭,还没签合同定下来呢,已经有好几个女演员私下来找团长,想演陶陶,和松杨搭对手戏。
其中不乏“上面有人”的走后门专业户。
团长是一个头两个大,我也克制不住自己旺盛的吐槽欲。但别急,《春日暖阳》像个熟知观众心理的老娱记,拍了拍素材小本说,更劲爆的料也还有哦。
“那流量是什么鬼啊“
剧里的流量乱象,时常逼真到我怀疑是编剧就地取材改了名字直接用。
除了擅用水军打投、喜欢抢番的流量一号松杨,剧里还有和他对应的一位流量花苏小糖,这位姐演戏从不背词,就现场随机发挥。
“赢了说啊啊,输了说啪啪”,有比一二三四五好点吗?
这数字小姐一般的操作,吃瓜er们熟悉吧
虽然业务拉,但人脾气大啊,和这位流量花一个剧组的,还有一位过气影后姜叶,属于年纪有点大了人也不红但戏好的老戏骨。
姜叶呢,看不惯流量花片场唱儿歌,又东摸摸西拖延让她候场白等好几个小时,直接正面开撕,让她多花点时间在专业上。
苏小糖直接表示,姐咖位这么大要理你个过气咖,甩手走人不拍了。
姜叶倒是一时嘴炮爽,替不少工作人员说出了心里话,结果反而被剧组五倍速写死角色,速速领了便当。
苏小糖呢,这边骂完过气老前辈,那边却赶到松杨的场子上赶着和他炒cp。
众所周知,流量和流量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很明显,剧里的设定松杨比苏小糖更红一点。于是这位贯彻踩高拜低那一套,主动贴贴,安排工作人员偷拍放图,第二天的热搜头条这不就有了。
你下你的水军,我搞我的偷拍,这对真是把搞流量那套整明白了。
而且,编剧不只是拿了内娱素材当噱头用,纯想拍个娱乐圈照妖镜,反而写出了人是如何不自觉被流量裹挟的。
松杨已经算流量演员里最好的那一种,虽然业务能力差,但却有自救心态,不想在虚幻的人气泡沫上躺平,也没有完全被经纪公司绑架,在面对决策时,有能力去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不想把自己消耗在真人秀里,也羞愧虽然拿了奖却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于是罗团长带着《父与子》找上门来时,他是真心想要好好演一次,来证明自己。
所以他才会态度坚决地和经纪人闹脾气,提前去剧院准备,完成自己当初不敢的跳下练习,让丁可芒看到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可即使这样,在经纪人的一番劝解下,他还是不自觉被同化了:觉得自己作为人气这么高的演员,去给别人作配不合适,剧团也是要借他的流量,凭什么他不能演最多的戏份?
况且,他已经提前背完了所有台词,这么努力的准备,演个占比五分之四的一番大男主不过分吧。
这一段让我很有感触,人一旦在一个只能听到赞美的环境里待久了,是会失去对事物的正确看法和自知之明的。
为什么那么多流量火了之后就变成高高在上的天龙人,因为他们的世界里都是花团锦簇曲意逢迎,长久地飘在云端之上,自然看不见真实落地的生活。
幸好松杨有恩师丁可芒,在他飘飘然的时候,找上门去现场让他一起演一段,一针见血的、中肯的指出他的不足,让他发现自己是真不行,打碎他的流量光环。
不破不立,不只是松杨要面对的现状,也是不少流量需要面对的真实。
良币很难,但良币还在
有一说一,能让我全程忍住血压不升高,离不开我们过气影后姜师母的十级嘴炮。
嘴流量花,她刀刀见血言辞犀利;怼经纪人,她干脆利落引用现实;骂松杨,也是阴阳怪气火力加满,一个扫射,直接骂遍所有流量小花小生——“都TM是什么鬼”,看着就很爽很刺激。
还记得前两年写流量乱象时,大家都爱用一个形容叫“劣币驱逐良币”,是的,在剧里又一次论证了这点。
为了苏小糖,演技甩她十条街的姜叶要被迫下线;要保证松杨出演,好好的剧本要从头改写变成四不像的《子与父》,要是没有丁可芒对剧本的坚持和师母的一番捣乱,合同都已经签了。
这些明明不正常,却都快成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业潜规则。
这是一个良币很难,但依然还在努力的时代。
丁可芒不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清高艺术家,可他咬死了两个月的排练时间不让步,就是纯粹的想为作品负责,不然他大可以退一步,反正时间不够演砸了挨骂的也不是他。
后面的男主之争,他恼怒生气,也不是觉得自己被从前的学生“抢番”了,而是生气这种罔顾剧本逻辑只讲戏份的奇葩要求,生气松杨怎么从个有天分的好孩子飘成这样。
姜叶是全剧的火力输出,而她的易燃易爆炸,正是因为心里自有一杆对作品要求的秤。
她看不惯有人做演员连台词都不背,也看不上松杨经纪人那些争番位要戏份的手段。宁愿自己凑钱掏腰包,特地去求过去认识的投资方(她被剧组摆了一道都没想着求人),也不希望剧本被随意更改。
他们都是境遇不佳的“良币”,可从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坚持。
剧里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松杨并不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人,他被丁可芒真的教做人之后,并不是觉得被扫了面子,像苏小糖一样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把他赶出剧组。
而是愧疚自己的自满,也真的反思自己的不足。
其实,不只是戏里的良币们在努力,这部剧的出现,也是戏外这个行业从业者的一次努力。
把那些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的乱象放到明面上来嘲讽指责,那些应该被刻在耻辱柱上的数字小姐和争番大戏,在剧里清晰地呈现,再被痛骂,何尝不是良币们对市场糟糕风气的一次肃清呢?
E姐结语
我并不是反对流量演员去演话剧,相反,我非常支持那些想要沉淀自己业务能力,磨练自己基本功的演员到话剧圈扎扎实实地跟着前辈们学习。把本就不多,还被流水线剧消磨的声台形表好好捯饬一下。
我反感的,是那些打着转型名头,却只想利用话剧小众逼格来营销自己如何高大上的投机者。
他们对内容没有敬畏之心,轻则像松杨一开始那样,压缩排练时间,随便糊弄一下就过去;重则就是把流量的糟糕风气带到话剧圈,像之前某位投身音乐剧却现场放配音的演员一样,以自己的无知无畏去倾轧小众艺术。
话剧之所以一直能处在表演鄙视链的顶端,正是因为那是半点做不得假的东西,一台现场,一次机会,演错了没有重来键,观众也不会给面子。这样一个仿佛试金石一样的地方,却因为它的名气和地位成为别有用心者吹嘘的筹码,那该多可悲?
所以,话剧镀金,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新魔法,有人翻身,自然也有人镀金不成,反而自曝自己只是块金都镀不上的破塑料。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觉得话剧是演员的镀金方式吗?
来评论区说说吧~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欢请分享哦!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