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自己和任弼时的伙食后,白求恩找到卫生部领导,发了很大脾气

云隐山居幽 2025-01-15 14:30:23

白求恩的中国之行,源于一次偶然

要说这位洋大夫怎么来的中国,还得从一次偶然的晚宴说起。

1937年夏天,美国洛杉矶,一场普通的晚宴上,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坐在了一起。一个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另一个就是我们的主角白求恩。

陶行知正在海外宣传抗日,这一晚,他慷慨激昂地向白求恩讲述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白求恩听得热血沸腾,当场表示要来中国帮忙。

这顿饭吃得可真值啊!谁能想到,就这么一顿饭的功夫,就把一个大洋彼岸的外国人忽悠来中国打仗了。这要是放在现在,怕是得被人说成是“酒后吹牛”吧?

但白求恩可不是说说而已。回到加拿大后,他立马组建了医疗队,1938年初就风风火火地来到了中国。

一顿饭引发的“麻烦”

白求恩到了延安,受到了高规格接待。组织上特意给他安排了“特供”伙食 - 每天三顿小米饭,每周还能吃上肉或鸡蛋。要知道,当时的延安可是穷得叮当响,能吃上这样的伙食,简直就是“土豪”待遇了。

白求恩起初还蒙在鼓里,以为大家都是这个标准。直到有一天,他去给生病的任弼时看病,无意中瞥见了任弼时的饭菜 - 这位高级领导的伙食竟然还不如自己!

这下可把白求恩给整不会了。他琢磨着连大领导都吃这个,那普通战士岂不是要喝西北风?

带着疑问,白求恩决定一探究竟。他悄悄溜到食堂,装作不经意地张望。这一看不要紧,可把他吓了一跳 - 原来就自己在吃“特供”!

洋大夫“闹革命”,只为和战士同甘共苦

这下可把白求恩给惹毛了。他二话不说,直接杀到卫生部长姜齐贤办公室,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质问”凭啥给我特殊待遇?我要和战士们一样!

姜齐贤被白求恩这股子劲儿给整懵了。他支支吾吾地解释说,这是上级安排的,不是他能做主的。

但白求恩可不吃这一套。他一拍桌子,嚷嚷着说不行!必须取消!要是不取消,我就去和战士们一起吃饭!

你说这事闹的,一个外国人倒开始在这儿“闹革命”了。姜齐贤又是感动又是头疼,只好赶紧向上级汇报。

最后,组织拗不过白求恩的“任性”,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就这样,白求恩如愿以偿地“降级”了,开始和普通战士同吃同住。

白大夫的“江湖救急”

取消特殊待遇后,白求恩更加如鱼得水。他一心想去前线,认为“军医的岗位在前线”。经过再三请求,组织终于拗不过他,同意让他去晋察冀边区。

在前线,白求恩可是大显身手。他在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简直就是个活脱脱的“战地医神”。

有一次,王震被毒气弹击中昏迷不醒。白求恩闻讯赶到,二话不说就开始抢救。你别说,这洋大夫还真有两下子,硬是把王震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白求恩不仅医术高超,还特别拼命。他经常为重伤员献血,甚至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这哪是医生啊,简直就是个“医疗狂人”!

除了救人,白求恩还办起了前方医院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医务人员。他四处奔走筹集物资,给国外朋友写信求援。在他的努力下,八路军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9年10月29日,白求恩在给伤员做手术时,不小心被刀割伤了手指。谁能想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伤口,竟然要了这位大夫的命。

伤口感染后引发败血症,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唐县溘然长逝,年仅50岁。这位来华不到两年的加拿大医生,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白求恩的逝世,让全中国为之哀悼。延安总部发唁电,朱德下令全军致哀,各界群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更是亲自为白求恩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精神永远铭记。

有人说,白求恩来中国时是个医生,走时却成了英雄。短短两年,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心中,白求恩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抗战最黑暗的岁月。虽然他已经离开,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