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好奇:小孩子真的会理解大人吗?就假设是最懂事的小孩?会理解家人的不快乐和不安吗?当然不会。晒后假日电影里的小女孩只想要开心的假期还有喝不完的饮料以及爸爸的陪伴,但是爸爸很局促:他会在一个人的时候跳舞,站在阳台栏杆,一个人奔向夜晚的大海….他跟其他成年人相比起来有些边缘,有些弱小,他不是人们认为的最棒的爸爸。
他只有在独自一人时好像才能有机会回归自我:阴郁,丧气,低沉。但他白天要陪伴女儿要给她爱,他也时刻体察女儿的情绪,比如劝她去认识其他朋友,去尝试新东西…似乎爸爸已经尽他努力给的够多,可9岁的女儿只想要,要无尽的爱和陪伴。她会叫爸爸去参加他并不想参与的活动,爸爸拒绝时她最先生气,后来爸爸还要道歉。其实爸爸也在尽最大努力尊重孩子爱护她,可是她还是想要更多。
当然谁都没错,赋予小孩生命的人是父母,好像理应给她无条件的爱。一时间居然分不清到底谁才是最自私的那个:不经孩子同意就给他生命的父母,还是一直在想父母索取的孩子。道德给了一个人另一种身份时,那就成了一辈子的烙印。故事结尾,留给两个人的是无尽的忏悔。爸爸把旅行的回忆放进了850英镑的昂贵地毯里、女儿把回忆装在录像机里。
在后来女儿同时拥有了地毯和录像机,她想要的好像都得到了,但她真的体会到了爸爸在旅行时那些不安的情绪了吗?可能也还是长大后才体会到了吧,作为少数群体,她后来的成长中面对的阴霾肯定不比爸爸少。电影里一直不断出现长大的女儿和爸爸在黑暗舞池里跳舞的镜头:女儿好像一直在找爸爸,这些快要闪瞎人眼的镜头出现在旅行中爸爸独自一人的镜头之后,是种意象的传达:她在找爸爸,在寻找真正的他,在试图理解他。
但她理解爸爸理解得晚很晚了,长大后和伴侣结婚,还有了小孩,爸爸像一阵阴霾总是密布在她生活里,她想念爸爸,试图回忆自己错过的爸爸的真实痕迹,不过好像爸爸已经不在了?所以女儿只能在夜晚独自摩挲他们两人的回忆,踩着那块地毯,看着她和爸爸的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