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松绑”戏码,引得所有人的猜疑:美国在演哪一出?
刚喊完“豁免”,美国又扔出一颗重磅炸弹。
美国宣布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展开所谓的“国家安全调查”。
特朗普一边向中国暗戳戳“示好”,想要和中国谈合作。
谈判的台阶都给搭建好了,我们中国对特朗普给的台阶那是理都没理。
美国一边“示好”,又一边抽刀。
这场中美拉锯战的水可比大家想象中的要深。
中美拉锯战从来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
如果说关税是明枪,那“国家安全调查”就是暗箭。
这一招,杀伤力往往更大。
美国商务部点名要查的,不是某一家公司,而是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环节”。
大家别被“关税”两个字迷了眼,其实背后是真正动了美国心病——芯片。
美国现在很明显已经开始焦虑了。
他们不是怕中国做芯片做得便宜,他们怕的是中国从头到尾掌握了自己的科技命脉。
这正是美国过去几十年最引以为傲的核心优势。
此次豁免关税,是为了稳住全球产业链、安抚市场情绪、缓和对盟友的影响。
但调查半导体,那才是真正的态度。
不想放松控制,更不想放你自由发展。
豁免名单的背后是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对整个供应链的系统性关注,甚至可以说是提前布防。
因为美国知道,一旦中国的芯片实现自主闭环,那他们靠技术垄断建立起来的全球话语权,将不可避免地被削弱。
所谓“国家安全”,不过是一张可以随时掏出来的“万能牌”
美国的每一次封锁、限制、打压,都喜欢挂上“国家安全”的标签。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口头禅:只要我不爽了,我就可以掐你一下。
不需要太多逻辑,只要一句“我担心你威胁到我的安全”就够了。
“国家安全”这四个字,在美国眼中,已经从一种防御机制,变成了对外打压的全能武器。
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期内有效,但长远看,却会加速中国的自主进程。
也许还远谈不上领先,但已经不再是不可替代的“缺口”了。
所以美国每一次的打压,表面上是掐住中国的喉咙,实际上也让中国科技产业长出自己的肌肉。
为什么美国不敢真的“脱钩”?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说要脱钩,是一回事;真敢动刀子,是另一回事。
因为说脱钩容易,真脱了才知道自己搬起石头砸的是哪只脚。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位置,从来不是靠价格赢的。
从苹果到特斯拉,从美光到英特尔,再到高通和英伟达,这些美国科技巨头无一不是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哪怕美国再想“干净地脱”,也得小心别脱得自己先摔了。
而中国,也不是坐等被动应对。
苹果的供应链扎根中国,英伟达每一块高端GPU背后都绕不开台积电与大陆的封装产业。
美光虽然被中国市场封杀了一部分,但仍在设法保留剩余份额,高通则在中国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拥有超过六成份额。
若真如美国政客们所言“说断就断”,这些公司的营收可能瞬间被腰斩。
投资者要的是盈利和回报,不是政治对抗。
但对美国企业来说,中国不仅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制造中心,更是无法替代的消费市场。
全球化已经走到今天,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都不可能真正从全球供应链中“独立出来”。
无论是国产半导体设备的攻坚、AI算法的大模型演进,还是新能源、光伏、电动车这些“另辟赛道”的领域,中国都在走一条不依赖西方技术的赛道。
一旦中国闯出这条赛道,美国的技术壁垒将不再是封锁中国的武器,而是他们自己竞争力的枷锁。
强硬不是对抗,是为了赢得真正的平等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大幅加征关税,幅度之高、波及范围之广,远超以往。
中国没有惯着美国,直接亮明了态度:不奉陪,不妥协,直接反制。
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如果美方执意推进加征关税,中国将依法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中国今后将不再跟美国玩关税谈判的文字游戏,面对美方频繁无理挑衅,态度就是一个字:顶。
过去几年,中国在应对美方关税战中,一直采取“谈判+反制+缓和”的策略,试图保留一定协商余地。
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善意而收手,反而步步紧逼,变本加厉。
中美关系脱钩趋势已经不可逆,美国对中国的压制,不再是阶段性施压,而是结构性围堵。
从这次中国的回应来看,两个信号很明确。
第一,中国不会再因为美方威胁就调整既定政策。
第二,美方再怎么折腾,中国也不会再配合演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
美国制造业回流受阻,通胀高企,债务危机加剧,内部矛盾重重,根本经不起一场长期的全面对抗。
正因如此,中国没有必要一味应和美国节奏,更不需要在关税战中寄希望于“和解”。
对方越是咄咄逼人,中方越是坚定打持久战的决心。
放弃幻想、正面硬刚,才是当下最务实、最有效、最有底气的态度。
中方这次的表态,不仅是对美方的回应,更是对外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不怕斗争,更不怕长期斗争。
北京商报2025-04-13豁免部分电子产品 美国关税政策一变再变
环球时报2025-04-1美海关偷偷上线通知,“苹果成最大赢家”
央广网2025-04-14商务部回应美方豁免部分产品的所谓“对等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