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赏析,乡村音乐教师的治愈经典!(豆瓣TOP250之15)

首席评录官 2024-10-11 19:58:44

《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又名: 歌声伴我心(港) 、唱诗班男孩,导演: 克里斯托夫·巴哈蒂,编剧: 乔治·沙普罗,主演: 让-巴蒂斯特·莫尼耶、热拉尔·朱尼奥、弗朗索瓦·贝莱昂、雅克·贝汗、马克桑斯·贝汉。

2004年3月17日在法国上映,2004年10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22年12月2日在中国大陆重映的法国音乐剧情片 。

影片上映后反响热烈,成为法国2004年票房冠军,获得法国电影最高荣誉凯撒奖等多项大奖。

影片讲述了音乐老师马修(热拉尔·朱尼奥  饰)来到一家乡村寄宿学校,用关爱和音乐改变一群问题少年命运的温暖感人故事。

1.剧情赏析

影片开头,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翰克(雅克·贝汗)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

这本日记是皮埃尔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留下的,看着这本日记,皮埃尔回想起当年情景,一幕幕童年的画面浮出记忆的深潭。

时间追溯到1949年的法国乡村,克莱门特·马修,一位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音乐家,来到一个塘底男子寄宿学校当教师。

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问题少年。

马修初到“池塘之底”,迎接他的不是孩子们的笑脸和欢迎,而是一场恶作剧。

马克桑斯神父被玻璃所伤,校长哈森(弗朗索瓦·贝莱昂  饰)的第一反应不是送神父去医院,而是立马召集所有学生集合,想抓出这起恶作剧的元凶。

哈森说:“三秒内没有抓到凶手,同学轮流关禁闭6小时,直到凶手自首或遭人检举。”然而,没人站出来,校长便随便抓了一个小孩关禁闭。

马修从何老师那里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他没有跑去校长那里揭发真正的元凶盖贺克。

他与盖贺克达成协议,马修可以不去校长那里告发他,但盖贺克得去医护室照顾受伤的神父,直到神父痊愈。

哈森校长残暴、专制,他奉行的理念就是以暴制暴。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动不动体罚。

皮埃尔·莫翰克(让-巴蒂斯特·莫尼耶  饰)没好好听课,被罚到小黑屋关禁闭;冤枉孟丹偷盗,扇他巴掌半个多小时;佩皮诺(马克桑斯·贝汉  饰)回答错误,被罚抄正确答案一百遍。

(评录官注:饰演佩皮诺的马克桑斯·贝汗,是饰演片头指挥家的雅克·贝汗的儿子)

体罚不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带来心理阴影,还是一种间接传播暴力的不良行为,学生“有样学样”,会对其他同学施暴,长大后又对自己的孩子施暴。

马修的到来,给这座像黑暗囚牢一样的学校带来生机。他善良、幽默,用自己的宽容和爱,慢慢地感化着每一位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当马修第一次走进教室,面对的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上课吵闹,整蛊老师,与老师作对。

但马修并没有生气,他让孩子们叫他“秃头”,用他的笑容和幽默,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马修组织了合唱团,全班同学一起参与,他根据每个同学的音色特点,划分了中低高音,耐心地教导唱歌的技巧。

莫翰克有着天使的脸庞和音乐天赋,因为被体罚,一开始没有参与其中。

他跟随母亲,在单亲家庭长大,性格敏感孤僻,桀骜不驯,但冷漠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脆弱的心。

莫翰克加入合唱团后,马修发现他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马修耐心地指导他,释放音乐潜能。

莫翰克这个原本对所有人都不屑一顾的问题少年,逐渐敞开心扉,成长为一个懂得感恩、充满自信的少年。

尤其当他站在合唱团中央,唱出内心的声音时,那种纯真的力量震撼了所有人。

马修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用音乐打开他们封闭的心。学生们重拾自信,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知。

孩子们在歌声中找到了自信,不再像以前那么叛逆,逐渐变得团结和有纪律,合唱团成为了孩子们展示自我、建立自信的舞台。

他们的歌声纯净而美好,仿佛能洗涤人的心灵。他们开始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也学会了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莫翰克的单身母亲忙于生计,无法好好照顾儿子,母子间的关系疏远。马修通过音乐拉近了莫翰克与其他孩子的距离时,也在无形中修补了这段母子关系。

马修看着孩子们的改变,十分欣慰。校长对马修的做法非常不满,在他看来,学生们只需要纪律和惩罚,什么音乐、合唱都是浪费时间。

合唱团的表演越来越出色,甚至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一次公开演出。当孩子们穿上整洁的合唱服,站在台上唱出那些美妙的旋律时,观众都为之震撼。

这一刻,不仅是音乐的胜利,是马修的胜利,也是孩子们的胜利。这些被社会和家庭遗忘、被打上“问题少年”标签的孩子们,终于在音乐中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和希望。

然而,在校长眼中,马修是个不守规矩、破坏秩序的人,必须被清除。

有一次,马修带学生出去游玩,让他们体验自然和乐趣,不料期间学校发生了火灾,没有查出纵火者,校长因为这次失火事件而将马修解雇。

实际上根本原因是马修的教学方式和校长的管理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因为价值观和方法上的冲突,导致了马修的离开。

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莫过于马修离开时,孩子们为他送行的场景。

孩子们用歌声和写满感谢的纸飞机表达着对马修的感激和不舍。

这些如雨般飘落在马修身边的纸飞机,承载着孩子们的祝福,他留下的音乐,会永远在孩子们心中回响。

他改变了这些问题少年的一生,事实证明,教育的本质不是惩罚和责骂,而是引导和陪伴。

无依无靠的可爱的佩皮诺,拿着小熊和袋子,跑到路边等待马修。

这个世上,他不能没有马修,对佩皮诺来说,马修是他唯一的亲人,是他的爸爸,善良的马修带走了他。

孩子们接受询问,联合揭发了校长滥用体罚,哈森被开除。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未被发现的星星,只要给予足够的爱与耐心,他们终会发光发热。”

电影的最后,莫翰克成了世界著名的指挥家,马修继续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直到生命的尽头,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2.音乐和画面

影片中的音乐是一大亮点,那些清澈透明的童声合唱,仿佛能穿透心灵,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和希望。

当男声高音独唱出来时,直抵心扉,虽然听不懂歌词,但观众的眼角不知怎么就湿润了。

除了音乐和剧情,影片的画面也非常出色。整部影片色调偏暗,从服装打扮、室内光线到房间物件,基本以简陋和暗淡为主。

为突出朴素的乡村学校,选用了灰色布景。这一方面与“池塘之底”恶劣的环境有关,一方面也为营造泛黄的童年回忆打了最好的底色。

画面虽简单朴素,但细节处理用心,画质的细致体现在物体质感的不同层次上。

教室斑驳的墙面、木质的课桌椅、石块的操场、雪白的纸飞机,每一样都因各自质感的突出而衬托出影片的主题。

影片没有好莱坞大片中那种用金钱营造出来、满足感官刺激的大场面、大气势,它就像一盘春天里绿油油的青菜,清新自然,和好莱坞那种奢华的山珍海味相比,是另一种风味。

3.教育和关爱

《放牛班的春天》不仅是一部讲述教育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电影。

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需要我们去细心雕琢;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净的心,需要我们去呵护和关爱。

影片让我们反思教育方式,不要随意给学生贴标签,要用宽容和善意去对待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就能绽放出光芒。

在这个世界上,是否每个“问题少年”都是等待被理解和发现的宝藏?“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赎的孩子,只有还未被发现的潜力。”只要你愿意给他们时间、关怀和信任,孩子们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马修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用自己的宽容和爱,感化着每一位学生。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坚持与善良,他的尊重与慈爱,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人性的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没有华丽的特效,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但却以一种温暖、细腻的方式,悄然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成为全球治愈系影片的经典之作。

音乐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旋律的表达,更是一种沟通的桥梁,它连接了孩子们与世界,连接了他们的过去与未来。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善待、被尊重,让我们用爱和关怀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阳光和希望。

评录官:7分,非常好看。

0 阅读:5

首席评录官

简介:篇篇原创,静心感受文图。 字字用心,畅享精彩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