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刀郎视频号的线上演唱会,虽没怎么宣发,短短4小时,却吸引了5300多万人次驻足,获得7亿次点赞。
哥不在江湖,江湖却回荡着他的传说,这仿佛成了刀郎的专属。
他不能融入本该属于的圈子,但他总能平地起惊雷。
他多年来在江湖上销声匿迹,但粉丝却好像一直在原地等他。
别的明星成功,人们会关注赚钱了没有,可对于刀郎,大家只会关心他的音乐。
不得不说,刀郎的成功是与众不同的。
刀郎出生在四川一个文艺家庭,从小耳濡目染,音乐天赋包裹着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17岁那年,键盘手的刀郎与主唱商量后,组建了第一支乐队:手术刀。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为了致敬罗大佑,他希望自己能像罗大佑那样,做一把“解剖社会的手术刀”。
从去年热传歌曲《罗刹海市》中,或许能远远地领会到刀郎当年对音乐的野心。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只是迟到了三十多年。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当年刀郎这把“手术刀”未能杀出重围,乐队没多久就解散了。为了挣钱其他乐队成员都选择了改行,但刀郎却放弃改行,因为他要做不挣钱的音乐。
而关于音乐的第一次放弃,他付出的代价是,第一任妻子离他而去,原因无他,没有金钱支撑的生活太难过了。
之后几经辗转,刀郎在海南加入了“地球之子”的摇滚乐队,而且乐队经营得相当不错,刀郎一个月收入近两万。
做自己热爱的事,还能挣钱,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但是,刀郎不是常人。高收入成为了刀郎与乐队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无法理解大家怎么能把音乐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乐队成员更是无法理解他的想法,最后大家一拍两散。
刀郎后来通过打零工、干粗活挣生活费,一次有个老板不解地问他:“你明明能挣一两万,却宁愿干这只有千元收入的粗活,为啥呀?”
刀郎说:“我不能用音乐来养活自己,而应该挣钱来养活音乐。”
在刀郎心里,音乐就应该纯粹。
在赚钱和理想之间,刀郎又一次选择了放弃,坚守自己的理想
跑遍了南方的刀郎,决定去新疆试试
在乌鲁木齐,刀郎落脚在一个名叫“八楼”的公交站附近,他在酒吧卖唱,还写起了广告歌,而且还火了,成为乌鲁木齐著名的广告人。
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安定了,但刀郎却开心不起来
他认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钱写的歌,是迎合商业需求,而不是他作为歌者的心声,他觉得自己用商业玷污了音乐。
于是,他毅然而然决定做回纯粹的音乐人。
在赚钱和音乐之间,他再次因为音乐放弃了赚钱。
刀郎接着开始了用钱养活音乐,做起了音乐制作人,把之前赚到的钱都投入到赔钱的音乐制作中,没钱聘请歌手,他就自己上。
2003年发行的《西域情歌》专辑,就是他第一次用“刀郎”作为艺名、第一次自己演唱的专辑。没有任何宣传,可他那沙哑、沧桑的嗓音很快就传遍乌鲁木齐大街小巷。
2004年,他更是凭着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火遍大江南北。
眼看幸福生活的大门已经敲开,可刀郎却和“主流音乐圈”撞了个满怀。在饱受质疑之时,刀郎默默地消失于公众的视野。
这是刀郎的第四次放弃,他放弃已经到手的名利场,依然坚守纯粹的音乐。
沉寂了二十年后,刀郎终于复出了,低调但轰动。
9 月 3 日,《纽约时报》在报道了刀郎的线上音乐会时,对刀郎赞不绝口,认为刀郎是中国真正音乐人最高水平的代表。
回看刀郎所走的音乐路,他如同埋名在深山苦练武功秘籍的高人一样,在歌曲境界中不断提升自我。
从《西域情歌》到《2002年的第一场雪》,风格与当时流行歌坛一样,谈情说爱,说难听点就是“口水歌”。
如果刀郎一直迎合市场,没有不断提升自己,他也许会与许多红极一时的歌手一样,只是昙花一现。
从《冲动的惩罚》,到《罗刹海市》和《翩翩》,刀郎用了二十年时间,完成了歌曲境界的提升。
他做到了,他坚守初心,终于成为了一个简单、单纯、执着、热爱音乐的人。
2023年,神曲《罗刹海市》一经发布,仅半个月全网播放量就突破100亿次,全网逐字逐句分析,跟登陆侠客岛一般上瘾。
8月30日晚上的线上演唱会,刀郎只是静静地唱歌,连个伴舞都没有,也没有多余的话,39首歌,引来了5千余万人和7亿多的点赞。
此时,无需任何人承认,刀郎已经成为纯粹的音乐人,他的歌曲也真的成为“解剖社会的手术刀”。
而刀郎的成功,不仅仅是带给我们好的音乐,还有人生启迪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不少人想通过营销炒作一夜爆火,然而如果不做好自己,通过炒作获取的热度,结果就是热得多快,就死得有多快。
世俗的理念仍在继续,但刀郎的成功,却是世俗的一次不争的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