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为何广东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广东电视珠江台的观众人数越来越少,导致收视一般。
不知道生活在广东的我们,有多久没打开电视收看珠江台了。
曾经的珠江台,可是其他省份争先恐后模仿的对象。
从辉煌到没落,珠江台的一切,只能用“惋惜”来形容。
不禁让人感慨,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收看珠江台的。
它是先行者!在1983年9月,珠江台是广东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由于当时的它采用14号频道发射信号,故而观众喜欢称珠江台为十四频道。
五年之后,有所起色的十四频道改名为珠江台,也就是如今的名字。
从1983年到如今经历了三十九个年头。
多少电视频道诞生,又有多少电视频道倒闭。
珠江台如常青树般,见证了风风雨雨,也经历了辉煌,却逐渐走向了没落。
曾经喜欢珠江台的观众而言,珠江台带给观众的,是美好记忆、充实的童年、以及有趣的故事。
坚持“粤”文化,坚持自我,把文化融入节目里,让每一个观众都能感受到广东文化的魅力。
这就是当时珠江台的“使命”。
在电视剧里,自拍自演的《万花筒》、《情满珠江》、《河畔人家》等等,带有浓厚的广东文化,使下班疲惫的我们看得乐此不疲,上学回家后的我们看得哈哈大笑,更是一家子一起和睦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还记得一起坐在电视剧面前的那段美好时光不?
如《万花筒》这部剧,是国内第一个将系列短剧用独立的电视剧来拍摄的,这样的模式很快被各地模仿,而《万花筒》播出后,成为雅俗共赏的名牌栏目,更是珠江台在八十年代的代表作之一。
那时的他们,不怕失败,就怕遗憾。
有人说珠江台没有好一点的综艺节目,其实这句话说得不对。
在1992年,珠江台拿出“先行者”的作风,大胆尝试不同类型的节目。
国内第一档电视购物节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是珠江台推出的,那时候风靡一时。
教你如何打扮自己,怎样的穿着才显得得体大方。
这样的节目哪能不火呢?
尤其是国内寥寥无几的“时尚”领域里。
而后推出的《相聚珠江》也不错,将广东风情融入进去,成为一道风景线。
有一档节目火了十五年!听话《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这些有趣的综艺节目,其实这一些综艺,珠江台早已“玩”过。
在1981年1月1日,具有综合性杂志式文艺节目”的《万紫千红》正式开播,该档节目的出现,把广东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强烈的文化趣味、有美丽风情的娱乐环节,更有独特的解说风格。
依稀记得那句“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
这档节目不仅仅在广东观众喜爱,在广西一带及海南等周边地方都喜欢收看。
为了寻找创新,在1985年编导张木桂带着团队跑去香港TVB学习他们的主持风格,以及拍摄手法。
回来后的张木桂将录播改为直播,将《万紫千红》的优势凸显出来。
这样的改革,在许多综艺节目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样的改变,很考验主持人的控场能力,也考验导演的现场指挥能力。
但,这就是《万紫千红》的魅力!
也是珠江台一贯的作风——活在当代!
不改变自己,只会落后。
唯有创新,才能跟上时代。
一开始的《万紫千红》不被看好,经过几年的打磨,成为珠江台的“门牌”。
那些年,有谭国治、钟新宁、王怡斐、陈旭然、陈维聪、任永全等主持人主持过《万紫千红》,并成了广东的知名主持人。
在1992年,谭国治因《万紫千红》获得了“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开拓奖”的金奖。同时,钟新宁获得银奖。
可惜,花无百日红,在1995年,《万紫千红》停播了。
该节目虽停,但未来的综艺之路依旧在探索中。
只要创新,总会有收获!到了千禧之年,珠江台开播《外来媳妇本地郎》,该剧一播出,在短短两三个月内,收视不断攀高,一度成为广东省的收视王。
《外来媳妇本地郎》结合《万花筒》、《情满珠江》的优势,开创了情景模式,采用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将广东人的生活融入剧中。
其他省份纷纷效仿《外来媳妇本地郎》,将《外来媳妇本地郎》这样的设定和风格统统“借鉴”。如湖南台的《一家老小向前冲》等。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开始讲述的是婚姻之事,长大了自然要结婚,结婚了自然要分家。
这是许多家庭所要面对的事情。
而《外来媳妇本地郎》恰恰好用切近生活的方式,将康家人的故事讲述起来。
尤其是郭昶饰演的“康祈宗”更是经典人物:一个吝啬到可以从顽固的石头里挤出水来的人;一个在创业期间不断摸索的男人;一个平时抠抠搜搜的,一旦有事就是出现的男人。
而《外来媳妇本地郎》成为了“下饭剧”,下班的人、放学的同学都喜欢看该剧。
有外地人说,她不会讲粤语,也听不懂粤语。
自从看了《外来媳妇本地郎》之后,听懂了,也学会讲了。
在电视剧上,珠江台依旧出色。
在节目上,珠江台也不落后。
一档具有非凡意义的节目——《今日关注》。
还记得那句听过就难以忘记的口号吗?
“民生无小事,今日多关注!”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责任。
民生的事,不分你我。
尤其是在郑达的主持下,指出问题所在,用犀利的语言批评有关部门的不作为。
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今日关注》的魅力。
在广东生活的观众有这样一句戏称:白天看“康祈宗”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到了晚上看郑达主持的《今日关注》。
这一个习惯,多少观众早已养成。
不做就不会犯错,可是失去了进步的空间!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可惜。
诚然,如今的科技让许多年轻观众用电脑、手机追剧、看节目。
多少人能够打开家里的电视机呢?
有人说时代变了,已经不再是一家大小守在电视剧面前了。
这是一种进步。
可广东的人口越来越多,可是广东电视珠江台却逐渐没落着!
除去时代关系,还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珠江台很久没有创新了,失去了曾经的“勇气”。
《外来媳妇本地郎》因为郭昶(康祈宗饰演者)的去世而没落。
《今日关注》也开始变味了。
没有新的节目、新的电视剧出现。
这也是珠江台没落的原因之一。
曾经的珠江台,是可以为了让节目效果更好,而到处奔波的。没有条件的他们会想尽办法,去创造条件。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敢想,就会去尝试。
这样的精神,才是珠江台原本的精神。
更是其他省份偷偷效仿的精神。
大概是打下江山难,守护江山更难吧!
没有了创新,少了动力,只会让守旧的珠江台,逐渐失去魅力。
也失去了曾经属于它的市场!
如今的珠江台,在多少观众眼里,赫然成为“广告台”。
感到可惜,也感到可悲!
“我的青春是珠江台陪着的,可惜我不能一直陪着“你”了,因为——
广告真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