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使命担当时代重任|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之孙马继志:把红色基因不断传承下去

吉林日报 2024-11-11 20:20:46

近日,一场近万名师生聆听的“思政+红色”沉浸式大思政课在吉林体育学院举行。主讲人马继志以英雄后人的视角,用真实的故事、详实的史料、感人的细节,深情讲述爷爷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杨靖宇受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松水之间。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时年35岁。

“小时候,母亲就经常给我们讲爷爷的故事,告诫我们作为英雄后人,要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诚如他的名字一样,在优良的家风熏陶下,马继志从小就志存高远、心怀家国。

1977年,听说部队来当地招兵,马继志奋勇当先,第一个就报了名。在部队,马继志时刻告诉自己: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一定不能比别人差。作为一名通信兵,为干好无线电报务工作,他查阅专业书籍,勤学苦练,最终掌握了技术要领。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马继志向部队写了请战书。1979年3月3日夜,攻打凉山的一次战斗间隙,马继志和通信班的战友在指挥车上值班,一部分溃散的敌人想从指挥车附近“突围”,由于口令不对,一时枪声四起。突然,马继志感觉腰部像火烧似的一热,用手轻轻一摸,湿漉漉的,那是血,随后腰部传来剧烈的疼痛。马继志知道自己中弹了,他立即趴在壕沟里,一边隐蔽自己,一边将枪口瞄向敌人,继续进行还击。马继志和战友消灭了数名敌人,最终将对方击退。战斗结束后,部队首长多次劝马继志撤离战场,可他坚决要求留下来,直到作战任务胜利完成。马继志也因作战英勇荣立三等功。“爷爷的功绩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工作的不懈动力。”马继志坚定地说。

在部队服役期间,马继志从未提过爷爷是杨靖宇。从部队转业后,他更是从司炉干起,一直当了30多年的货运列车司机,直到退休。“我算是中国火车发展的见证者之一,先后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马继志自豪地说。

吉林是一片红色热土,也是杨靖宇将军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退休后,马继志来到长春定居生活。“我爷爷当年为了这块土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宁死不降。爷爷的尸骨埋葬在这里,吉林就是与我有骨血关系的地方。在这里,我能更近距离地感受爷爷的精神。”马继志称,虽然自己很难像爷爷那样做出名扬青史的事情,但一定不断提升自己,尽绵薄之力为社会多作贡献。

定居长春后,马继志选择做一名红色基因传承者,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足迹。

被省委党史研究室聘为吉林省红色故事宣讲员,被长春市高新区双德街道聘请为红色物业联盟党支部书记、保利社区名誉书记,被吉林体育学院等省内几所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为师生们宣讲红色革命故事……马继志的“头衔”变多了,行程安排也总是满满的。通化是杨靖宇将军的英灵安息地,杨靖宇烈士陵园就坐落在浑江东岸的靖宇山上。去年夏天,仅仅一个月,马继志就在通化和长春之间多次往返。他还奔赴省内外各地,深入机关单位、大中小学、商会、厂矿企业等,讲述杨靖宇将军的故事,讲述良好家风,仅大型的报告会就有十五六场。每一次,马继志在台上讲着讲着就落泪了,听众在台下也是泣不成声。在他声情并茂的讲述中,一段段红色历史故事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更具有感召力、影响力。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65岁的马继志简单收拾行装,奔赴吉林市参加活动。在马继志看来,作为英雄的后代,讲好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是使命,更是担当。“我会拿出更多精力,讲好爷爷的故事,弘扬好抗联精神,把红色基因不断传承下去。”马继志说。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