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事精选三则:愚信险丧命,棍徒毒计敛财,潘得誉

大狼文化 2024-03-24 14:07:50

《愚信险丧命》:徽州人丁达,为人乐善好施。一日与朋友林泽前往海澄批发椒木(一种观赏性植物,灌木,多用于庭院绿化,盆栽),到临青等地发卖,货很快就售卖完了。此地有一座寺院,寺内有一个叫无二的僧人,年近三十余岁,相貌俊雅,会讲经据典,善谈因果,鼓动不少良家子弟,去寺里参拜,常有被他劝化,削发出家的。丁达听说后,邀请林泽一起去拜访无二,林泽劝道:“我听说此僧巧嘴善言,经常引诱别人削发为僧,你素性好善,要是去了,恐怕经不起他三言两语,要是被他哄惑了,以后怎么回家见父母,还是不去为好。”丁达说:“劝在他,从不从在我。我自有主见,他怎么能做我的主。”坚持去拜访。

到了寺院,丁达见僧无二举动闲雅,又听他谈了很多因果之事,被深深打动,将贩货所赚的本钱全部施舍入寺,还拜了无二为师,欲削发为僧。林泽恼怒地说:“没来之前,我就提醒过你,如今你果然被他哄惑,以后怎么做人呢?”

林泽再三苦谏,丁达就是不听,林泽只好自己走了,丁达则留在寺里修行。

过了二年,有一个董寡妇入寺烧香,此妇容貌甚美,一向行善,吃斋念佛,随身带了一名十七岁的使唤丫头,也是国色娇媚。无二巧舌如簧,哄得董寡妇心服口服,当即拜无二为师,打算削发为尼。她与丫头在寺院宿了几天,丫头常给无二房里送果品,无二欲心难忍,用十两银子调戏,丫头收了银子,与之私通。随后,无二又惦记上了董寡妇,趁夜潜入其房,等董氏熟睡后,欲奸之,董氏贞洁,坚决不从,大喊道:“何人无理,敢来奸盗!”无二怕事情败露,以手巾紧勒她脖子,须臾间,董寡妇一命呜呼。

次日,丫头发现后,急忙回家告诉董寡妇的儿子李英,等他们到了寺里,无二已经逃走。好在无二在此地出了名,走到哪都有人认得他。李英雇人,各处缉拿无二,不两日就拿到送县,王太爷即刻点了百余名民兵,包围了寺院,当时寺僧已四散逃命,跑得干干净净。王太爷命人焚了寺院,将无二责打四十大板,问成死罪。此时丁达才后悔莫及,逃出寺院后无处可去,又败完了做生意的本钱,没脸回家,只得流浪在外。后来家人打听到他已逃回家乡,叫人四处寻觅,终于将他找到,带回了家。丁达头发重新长长后,才敢出门见人。这就是愚信,应该以此为鉴。

这个僧无二乃是一个藏身佛门的贼人,他既然经常做恶,总会有败露的时候,人们就算没有亲眼见过,也应该耳闻过,却仍旧不知戒备,这就是愚信。丁达辛亏提前逃走了,不然,就不仅是失财了,恐怕也会被捉到官府,一起受刑。

【原文】:信僧哄惑几染祸 徽州人丁达,为人好善喜舍。一日与友林泽往海澄买椒木,到临青等处发卖,货已卖讫。此处有一寺,内有名僧号无二者,年近三十余,相貌俊雅,会讲经典,善谈因果。夙动多少良家子弟,往寺参拜,常有被其劝化,削发出家者。

时达邀泽去谒无二,林泽曰:“你素性好善,闻此僧巧嘴善言,累诱人削发为僧。你若见之,被其哄惑,何以归见父母?”达曰:“劝在彼,从在我。我自有主。彼何能夺。”苦要往拜之,见无二举动闲雅,谈及因果之事,达被打动,尽舍其财本入寺,拜无二为师,欲削发为僧。泽怒曰:“未到此处我早言之,今果被哄惑,何以为人?”再三苦谏不听,泽自回去。达在寺修行。

过二年后,僧无二因有董寡妇入寺烧香,容貌甚美,亦信善,好念弥陀,带一使女十七岁。国色娇媚,到寺亦参拜。无二以巧言劝诱,寡妇亦心服,即拜无二为师,欲削发为尼。暂在寺宿几夜,其丫头常往无二房送果品,无二欲心难制,以白金十两戏之,丫头收其银,与之通情。无二又思及其嫠妇,夜潜入其房,候董氏熟睡,欲强奸之,董氏坚贞不从喊曰:“何人无理敢来奸盗。”言未数声,无二以手巾紧勒其颈,须曳而死。次日,使女去报知董氏之子李英,及到寺无二已先逃走矣。但无二久出名,各处人多认得,李英雇人遍处缉拿。不两日拿到送县,王爷即点民兵百余,围绕其寺,时寺僧已四散逃命,无僧可拿。王爷再命焚其寺,将无二责了四十,问典刑之罪。达悔财本俱丧,无颜回家,后家中已知达逃回,叫人寻觅归家。发长方敢出,此愚人信僧之明鉴也。

按:寺门藏奸,僧徒即贼,此是常事。亦往往有败露者,人不目见,亦多耳闻,何犹不知戒。而妇人入寺,男子出家,真大愚也。董虽死,犹幸节完。丁达虽幸逃生,而财本已丧。使当时与无二并获,何分清浊,必并死狱中矣。故邪说引诱人者,无论士农工商,皆当勿信而远之可也。(出自《杜骗新书》)

《棍徒毒计敛财》:古时候,浙江有一种棍徒,常常守在偏僻路段,专门等着别人家孩子路过,挑那种十来岁的,或者迷路找不到家的,花言巧语拐带走。若是聪明有姿色的女孩子,就卖到落院为娼,有些愚钝的,要么刺瞎双眼,教会他们唱曲,去街上讨钱,要么刖去足掌,使他们腿脚残疾。这种刖足之法,十分残忍,就是在隆冬极寒冷时,以麻绳扎住幼童腿肚子,把脚掌浸于冷水中,浸泡良久,用柴木去戳,问痛不痛?幼童要是说痛,就再浸,一直浸到冷极血凝,戳了不知道痛时,就以利刃刖断其足掌,然后用药敷伤口。然后就赶着这些眼盲拐脚的孩子去街上乞讨。每日责成他们讨回一定数量的钱米,讨多了的可以饱餐一顿,讨少了就要受捶打痛揍,打得孩子们连声哀求,晚上就让他们睡在船上。棍徒们得了钱米,会置买美衣美食,在舟中吃喝玩乐。

吃饱喝足后,棍徒们又会登岸,四出拐带,是百姓一大祸害,人们还认不出他们。一日,有一个小丐婆,在街上唱曲乞讨,一个老妇人路过,说道:“这个小乞婆长的好像李意五的女儿,声音也像,就是盲眼不一样。”小丐婆听了,急急说道:“吾父正是李意五,我还有个哥哥叫李鸦儿。五年前我去外婆家不认识路,被人拐走,刺瞎两眼,每日被赶出来乞讨,讨足钱米就有饭吃,讨少了,不仅没饭吃,还要挨打骂,极是苦楚无奈。我听你声音好像是我邻居王家二大娘,求你千万叫我娘和我哥来认我,救我出此地狱,您会得天大的福报。” 

二大娘听她说的来历都对得上,就将她领回了自己家,说道:“你母亲今年已去世,你兄长搬家到上巷去住了。”随后找人叫来了她哥哥,兄妹俩彼此相认,又状告到县衙,批与主簿审理。

官差到船中提了两个棍徒到案,棍徒用银子贿赂了主簿,又用银二十两买通她哥哥李鸦儿,哄劝道:“令妹是他人拐带的,我只是好心收留她,她的眼不是我刺的,更何况她现在已经双盲,不会有人愿意娶她,回家只会给你增加负担,还不如让她继续留在乞丐伙儿里,我不会亏她衣食。”她哥哥和主簿都得了银子,拘审时,他哥改口说不能肯定这乞婆是不是她妹子,主簿又把她判给了棍徒。

棍徒将她领回船上,将船撑入湖心,把她一顿痛打,以吓唬其他乞丐,让他们不敢再逃走泄密。李丐婆被打得惨叫连天,凄楚不忍听。

船路过向乡官家的后门时,他听到河上有人惨叫哀号,极为凄楚,就派了二个家人去把船牵了过来,问道:“在打何人?”众乞丐说:“打李丐婆。”乡官问:“因何打?”李丐婆不敢再实说,只苦苦求救。向乡官让人把李乞婆叫到别处,再次问道:“你因何被这等苦打?明说出来,我便救你。”李丐婆这才一 一叙其前由。向乡官听了她的凄惨遭遇,异常震怒。当即锁住船上四棍徒,并带着众乞丐入见太府大人,代李乞婆陈情冤苦。太府也极恨此等祸害百姓的棍徒,先将四棍各打三十大板,怒斥道:“此罪大恶极,就算凌迟碎剐,也不足以惩治你们的罪行!来人,将他们锁于府前,令众百姓共殴之,以泄其忿。”

众人知道实情后,都来手殴,丢石头打,四棍一时皮破血吐,立刻尽死。后来,这些眼盲拐脚的乞丐,一 一问清乡贯姓名,家里有亲人的,就领回去收养。无亲属者,送入养济院,当地百姓都感恩向乡官的仁厚。

【原文】:刺眼刖脚陷残疾 浙中有等棍,常于通衢僻路,专候人家子女,十数岁者,或迷路失归,必拐带去。择其女有姿色,又绝聪明者,卖落院为娼;稍愚钝者,刺瞎其双眼,教之唱叫路歌曲;又或刖去足掌,致其拐脚。其刖足之法,每于隆冬极寒时,以麻扎幼童足肚,置脚掌于冷水中,浸得良久,以柴木指之,曰痛否?童应曰痛,则又浸,及至冷极血凝,指亦不知痛,则以利刃刖断其足掌,然后用药敷之。后驱此双瞽者,拐脚者,叫乞于道。每日责其丐钱米,多者与之饱食,少者痛酪捶打,令乞者方肯哀丐,晚后聚宿舟中,棍得其钱米,置美衣美食在舟中歌唱为乐。

暇或登岸,又四出拐带,极为民害,而人不知。一日有小丐婆,唱叫于路,居傍一老妇曰:“此丐婆好似李意五之女,其声音亦似,只目瞎耳。”丐婆曰:“吾父正是李意五,吾有哥名鸦儿。五年前我往外婆家不识路,被人引去,刺瞎两眼,每日遣出叫化,有钱米归则有食,丐得稀少,便痛打无食,极是苦楚无奈。你声音似我邻居王二姆一般,千万叫我娘与哥来认我。超度我出此地狱,你阴功如天。”  

王二姆听其叙来历皆真,收留入家曰:“你母今年已死,你兄迁居上巷。”即遣人去唤来,彼此皆相认得。遂具状告于县,批与主簿审。差人船中提二棍到,棍即用银贿主簿,又用银二十两买其兄李鸦儿,你令妹是他人拐带,我收与众乞合伙,非我刺他眼,况今已双瞽,亦无人娶,不如与丐子为伴,亦不亏他衣食。兄与官都得银了,拘审时哥不坚认,主簿仍断与棍去。棍引到船,撑入湖心痛打,以儆他丐,使后不敢漏泄。李丐婆叫屈连天,凄楚不忍闻。

船到向乡官后门,闻溪中叫死声甚可怜,遣二家人去,牵其船来问:“打何人?”众丐指曰:“打李丐婆。”乡官问:“因何打?”丐婆不敢说,只苦情求救。乡官令引丐婆异处,再问曰:“你因何被这等苦打?明说来,我便救你。”李丐婆一一叙其前由。向乡官闻情凄怆,不胜发忿。即锁住四棍,并引众丐入见太府,代陈其冤苦。太府亦切恨之,将四棍各打三十曰:“此罪虽凌迟碎剐,未足惩其罪,可锁干府前,令众人共殴之,以泄其忿。”众人知此棍情,都来手殴石打,四棍一时皮破血吐,立刻尽死。后瞽目拐脚众丐各问其乡贯,家有人者,令其收养。无亲属者,各送人养济院。人尽感向乡官之仁。能除此四孽棍。

按:人家子女幼樨,不要令其单行,亦不可带金银镯钱。若偶遇此等棍,悔何可及,其防于未失之先可也。今后官府遇瞎拐群集处,时遣人查其居止,及提问一二瘸瞎缘由,或访得此等棍,则除一棍。胜去一狼虎也,功德高于浮屠矣!(出自《杜骗新书》)

《潘得誉》:粤东有个巨富叫潘得誉,富甲一乡,园林池沼,占地十余亩。亭榭楼阁,连楹而建。这年夏天,又建了一处叫“镜榻”的大池,注水于内,养上金鱼,与姬妾裸戏于内,取如鱼得水的意思。他的第五妾田氏,最得宠。田氏的弟弟叫田十,是个爱赌博的无赖,经常向田氏要钱花。一日,田十又来要钱,田氏告诫他道:“我今天给你五十两银子,你去赁一所屋子,娶一房妻子,安分度日,我会再资助你,你要是不听我的话,以后不要再来了。”

田十假装答应。他知道洋烟馆主人李六的妻子貌美,于是与李六商量,借妻一日,欺骗姐姐,保证绝对不过夜,并商定租金三十两。李六答应了。田十到姐姐家,说妻子已经选好,屋子也赁好了,某日是吉期,请姐姐去观礼。到了那天,田氏来到弟弟家,看到百事齐备,很高兴。很快,新妇下轿,拜完天地,入室向姐姐行礼。田氏见弟媳貌美端庄,高兴地拉着她坐下,说道:“希望弟妹以后和我弟弟和睦度日,衣食住行钱不够,我会给你们,不要有顾虑。”随后就脱下手腕上的一对金镯子,戴在弟媳的手腕上,又反复叮嘱了几句,才告辞回家。

新媳妇觉得金镯沉甸甸的,看上去灿黄灿黄的,她这辈子都没见过,十分惊喜。又回头看了看田十,看到他年少翩翩,以后跟着他衣食无忧,怎么看都比李六强。到了晚上,她没有回家,而是关上门与田十同榻而卧。李六见天色已晚,妻子尚未归家,急忙去敲田十家的门,两个人拒不开门。李六正准备翻墙而入,却被巡更兵捉去,李六赶紧说了实情。兵役们嘲笑说:“无妨。这说明你妻子与田十有一宿之缘嘛。”第二日,李六告到官府。县官传讯新妇,问她愿归何人,妇人说:“愿归田十。”官府就将妇人断给田十,判田十把李六再娶新妻的彩礼钱出了,这才结案。

潘得誉是以经商起家,虽富而不贵,有钱而无权,这年乡试,他为了给儿子捐监生,花数万金贿通关节,乡里人都知道。揭榜那天,监临官去考场,行至中途,有人狂奔而来,冲撞了官员的随从马队。差役将他拘来审问,才知道是去给潘家报喜的,为了得到潘家的重赏。

监临官取下那人手中的报条,进入考场,对众人说:“如果榜上有此人的名字,就给他除名。俗话说钱可通神,现在外边都传潘家贿赂考官,必须慎重处理。”等写榜至三十多名时,果然有潘家儿子的名字,就给他换下去了,两个主考官在旁边羞愧的满脸通红。后来,人们都说潘家虽失去数万金钱,却保住了四个人,(就是两个主考官,一个房官,还有潘家儿子),也算潘家的福气。

【原文】:粤东潘得誉,富甲一乡,园林池沼,占地十余亩。亭榭楼阁,连楹而建。夏日为镜榻,注水于内,蓄以金鱼,与姬妾裸体相狎,取如鱼得水之义。其第五妾田氏,尤得宠。田氏之弟曰田十,赌博无赖,屡向田氏乞贷。一日,田氏告之曰:“今畀尔五十金,赁一屋,娶一妻,安分度日,吾当岁有所助。否则勿再来也。”

田十夙知洋烟馆主人李六之妻,貌尚美,乃与李六相商,借妻一日,誓不过宿,议价三十金。李六允之。田十走告其姊,言妻已说成,屋已赁定,某日吉期,请往观焉。届期,田氏至其家,果见百事齐备。须臾,新妇下轿,拜天已毕,入室向姊行礼。田氏见其貌美秀端好,携其手同坐,告之曰:“此后与吾弟和睦安度,饮食衣服之费,吾能给之,勿虑也。”旋手脱金镯一双,饰其纤腕。复叮咛数语,乃辞归。

新妇觉金镯沈沈,触目灿黄,为生平所未见。回顾田十,年少翩翩,从之又可衣食无虞,胜于从李六多矣。日将西,乃阖门与田十同榻而卧。李六视天色已晚,妻尚未归,急往叩其门。门坚闭不启。将逾垣,被巡更兵捉去,乃自白其情。兵役皆曰:“无妨也。尔妇与田十有一宿之缘也。”第二日,乃成讼。县官传讯新妇,诘其愿归何人,曰:“愿归田十。”遂断离,饬田十偿李六娶妇之赀,案乃结。

潘氏以商起家,富而不贵,是年乡试,为其子捐监,以数万金贿通关节,乡人皆知。揭晓日,监临入闱,行至中途,有人狂奔,误触驺从。执而讯之,乃为潘氏报喜,冀先报得重赏也。监临取其报条入闱,示众曰:“如有此名,请黜之。钱可通神,外间风声不小,宜慎之。”写榜至三十余名,果有此名,乃易之。两主考颜赧赧然。人谓失却数万金钱,保住四个头颅(谓两主考一房官及潘),亦潘氏之福也。(出自《谏书稀庵笔记》)

1 阅读:8
大狼文化

大狼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