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大民企“倒了”,负债7500亿,巅峰到谷底有哪些致命错误?

曼曼评娱最好的乐 2025-02-25 08:46:43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在商业的江湖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有白手起家的传奇逆袭,也有曾经辉煌一时却轰然倒塌的悲剧。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中国第二大民企海南航空集团。它曾创造过令人瞩目的辉煌,却又迅速跌入谷底,负债高达7500亿。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又存在哪些致命错误呢?

海航惊人现状与兴衰历程

海航,曾是中国商界熠熠生辉的耀眼明星。但当下,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它破产重组、背负7500亿巨额债务的惊人情形。此消息在各界引发轩然大波,勾起无数人的震惊与好奇。

回溯海航往昔,那是一段无比辉煌的岁月。2019年,其年营收高达6183亿元,这般庞大的数字,无疑彰显了它在商业领域的斐然成就。

海航的崛起历程极具传奇色彩。自2003年吸引索罗斯投资后,便开启了“走出去”的发展道路。此后,海航大规模海外并购的脚步不停,2016年更是达到高潮。它收购美国科技企业,还获得希尔顿酒店股权,凭借一系列并购行动,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商业版图。到2018年,其电子产品项目创造3000亿的创收,这一数据无疑是它巅峰成就的有力见证。

然而,辉煌背后常隐匿着危机。海航的衰落令人扼腕叹息。早在2017年,虽总资产达1.23万亿,但负债也高达7365亿,资产负债率达72%,已逼近债务危机的边缘。

同年,国家强化海外投资监管,银行也收紧信贷。这对海航而言,无疑是双重打击。它开始拖欠燃油费,为缓解资金压力,被迫抛售300多家企业,套现3000多亿,可即便如此,仍无力回天。

2020-2022年,全球航空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累计净亏损2010亿美元,中国民航业也深受影响。海航更是遭受疫情的沉重打击,2020年甚至连员工工资都难以正常发放。最终,海航无奈踏上破产重组之路,方大集团以410亿接手其航运板块。

海航衰落的致命错误

海航,曾经在中国商业版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发展速度一度令人惊叹。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海航展现出了极为激进的扩张态势,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涉足多个领域。从核心的航空主业,一路延伸至科技、酒店等行业,商业版图迅速扩张。

在这场大规模的扩张行动中,资金被毫无节制地使用。短短两年,5600亿资金就被挥霍出去。这些资金大量投入到新的业务领域,却未能建立起稳定有效的盈利模式。

与此同时,海航采用了“短债长投”的高杠杆模式。在短期内,这种模式确实让企业规模迅速膨胀,看似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机遇。然而,背后隐藏的风险却是巨大的。

短期债务要求在极短时间内清偿,长期投资的收益却要历经漫长周期才能获取。只要资金链出现一丝一毫的状况,企业就会陷入绝境。海航偏偏过度仰仗这种模式,最终致使资金流动性严重匮乏,深陷债务困境难以挣脱。

祸不单行,疫情的突然爆发让航空业遭受重创。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人员流动被严格管控,航空客流量大幅下滑。海航作为航空业的关键力量,机票销售收入急剧减少,这对于其原本就不堪一击的财务状况而言,无疑是火上浇油。

除此之外,国家政策的调整也成为海航衰落的重要外部因素。国家加强了海外投资监管,海航此前雄心勃勃的海外投资计划受到极大限制。银行也随之收紧信贷,海航的资金来源变得更加紧张。

这些外部因素相互叠加,使得海航原本就岌岌可危的资金链彻底断裂。最终,曾经辉煌一时的海航走向衰落,成为商业发展历程中一个令人深思的案例。

从类似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

在商业发展的长河中,诸多企业的兴衰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以万达集团为例,在2012-2017年这一时期,全球商业投资环境相对宽松,万达展现出了强大的扩张野心,海外投资金额超过250亿美元,其中收购AMC院线等知名企业的举动更是轰动一时。

彼时,万达凭借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快速拓展国际业务版图,在全球商业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但好景不长,随着国家政策对海外投资监管逐步加强,万达面临着资金压力和负债率过高的双重困境。此时,万达管理层展现出了果断的决策力,毅然出售了部分核心资产。

这一决策在短期内确实让万达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比如资产出售价格可能低于预期,企业规模也有所收缩。但从长远战略角度来看,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万达的负债率,使得企业财务状况逐渐稳定,避免了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更大风险,为后续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深刻启示我们,当企业面临政策调整和资金压力时,及时调整战略、果断采取行动,才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

再看乐视网,往昔它可是备受关注的科技企业。贾跃亭倡导“生态化反”理念,一心想要打造一个覆盖视频、手机、汽车等众多领域的超大型生态体系。在规模不断扩张的进程里,乐视网的资金链极大程度上依赖股权质押与外部融资。

在市场环境较好、融资渠道畅通时,这种模式看似可行,企业得以快速扩张。但2016年,市场环境突变,融资渠道受阻,乐视网资金链不堪重负,最终断裂。企业不仅走向退市,还留下了超过200亿的巨额债务。

这警示企业,在扩张进程中,切不可盲目追求规模和多元化,必须重视资金链的稳定,合理规划融资结构,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融资方式,否则极易陷入财务困境。

经验教训总结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是企业稳健运营的基石。债务规模必须与现金流精准匹配,像海航这类因采用“短债长投”高风险模式而陷入困境的案例不在少数。

短期债务还款期限短,而长期投资回收周期长,一旦现金流出现波动,资金链断裂风险剧增。所以,企业应建立一套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利用先进的财务分析工具,实时监控资金流动情况,对未来资金需求和收益进行科学预测。

例如,每月进行资金流分析,提前规划资金缺口,及时调整资金安排,将潜在财务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同时,融资结构的合理安排也不容忽视。单一的融资方式风险极大,企业应多元化融资渠道,除了常见的银行贷款,还可尝试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

像腾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通过银行信贷获取资金,还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保证了资金链的稳定,为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在业务扩张方面,企业务必围绕主营业务展开。以苹果公司为例,始终聚焦于电子产品研发与销售,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如iPhone系列不断更新换代,提升了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从而稳固并扩大了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增强了盈利能力。而不是盲目跟风,涉足不熟悉领域。

在投资并购时,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必不可少。美团在收购摩拜单车前,深入分析了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潜在风险,制定了合理的整合策略,使收购成为其业务多元化发展的成功一步。

总之,企业只有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和业务合理扩张,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结语

海航由盛转衰的历程,无疑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在商业的漫漫征途里,不存在永恒的胜利者,企业时刻都有可能遭遇形形色色的挑战与风险。

借由剖析海航衰败的缘由,再对比万达集团、乐视网等类似案例,我们深切领悟到财务风险管控以及合理拓展业务的关键意义。

期待其他企业能从海航的遭遇中总结经验,在谋求发展之际,始终保持理性的思维,审慎抉择,防止重蹈覆辙。唯有如此,企业方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资料:

中国第二大民企“倒了”,负债7500亿,巅峰到谷底有哪些致命错误?

2025-02-23 07:30·巫师经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40
曼曼评娱最好的乐

曼曼评娱最好的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