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发文指导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实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城市报 2024-11-14 21:27:03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大力推进核能、氢能、光能、风能、储能开发,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图为在江苏连云港高新区海州工业园拍摄的企业屋顶光伏发电设备。中新社发 耿玉和摄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提升安全可靠供应能力

在政策的加力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我国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能源转型已进入快车道。

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68.5%下降到2023年的55.3%,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9.7%提高至17.9%。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截至今年8月底,装机规模超过17亿千瓦,在我国发电总装机中占比达到54.4%。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介绍,《意见》从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统筹新基建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创新试点四方面,明确了17项具体措施。

《意见》提出,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推进构网型新能源、长时间尺度功率预测等新技术应用。加强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自备电厂主动参与调峰,优化煤电调度方式,合理确定调度顺序和调峰深度。加强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和多场景应用。

《意见》明确,“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碳达峰目标。

“从《意见》的内容上看,主要是围绕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这对于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加速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以及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胡杨新能创始人卢洋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具体举措将对我国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推动重点领域清洁用能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重点领域如何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

《意见》指出,协同推进工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交通运输和可再生能源融合互动,深化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全面支持农业农村用能清洁化现代化,统筹新基建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意见》覆盖了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农业、新基建等用能关键领域,凸显了未来新能源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发展大趋势。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未来新能源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度将越来越高。

以交通领域为例,《意见》提出,加快交通运输和可再生能源融合互动,建设可再生能源交通廊道,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休息区、铁路车站、汽车客运站、机场和港口推进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

“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稳步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探索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积极探索发展电气化公路,加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力度。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鼓励绿色电动智能船舶试点应用。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开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试点运行。有序推广车用绿色清洁液体燃料试点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生物天然气、绿色氢氨醇等在船舶、航空领域的试点运行。”张星介绍说。

在建筑领域,《意见》提出深化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把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纳入城镇的规划、建设、更新和改造工作,推动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和有条件的新建厂房、新建公共建筑应装尽装光伏系统,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因地制宜推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

“以建筑作为场景建设光伏电站,既有利于缓解城镇分布式光伏建设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也有利于靠近用能负荷终端,就地消纳,减少传输过程的能源消耗,同时还可以促进建筑用能结构转型,提升建筑电气化比例,降低建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卢洋说。

多措并举加强创新融合

《意见》提出加快试点应用,开展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绿色直供电、氢冶金和氢基化工技术应用等试点,支持园区、企业、大型公共建筑等开展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试点,支持数字能源、虚拟电厂、农村能源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鼓励促进可再生能源多品种、多领域、多形态替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未来,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相关部门如何强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保障措施?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科技大学教授王双明看来,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以绿色低碳发展为遵循,以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关键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培育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保障重大需求。

《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包括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完善绿色能源消费机制,落实科技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健全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深化推进国际合作等。

“随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快速推进,新兴技术将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抢占能源转型发展制高点,需要大力推动新技术攻关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一位业内人士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0 阅读:3

中国城市报

简介:用专业视角发掘新闻,城市观点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