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Rlmn9b1if9ng1i0/3005fafbfc015f5ad4ec533da8b4c9e8.png)
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变迁,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不是绝对的正面派或者是绝对的反面派,即使是历史上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奸臣也有可取之处,比如说明朝时期的大宦官魏忠贤,虽然他罪大恶极,但是他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维持明朝廷的稳定也是有功的。我们今天来说一说吴三桂这个人,提起吴三桂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背叛了明朝,但是历史上的吴三桂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之人,反而他很小的时候就得到了大家的欣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xN881if9ngp6u/6cf5a9634103d6407c3b383959eeed15.png)
吴三桂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都是明朝大将,当初舅舅和父亲奉命驻守宁远,那一年吴三桂只有15岁,他的父亲带兵外出视察的时候,一不小心被清兵围困,当时清兵有万把人,可是吴襄手下只有几百号人,根本就不是清兵的对手,此情此景被站在城楼上的吴三桂看到,他赶紧回城搬救兵,希望舅舅能够出兵救自己的父亲,但是舅舅拒绝了他,因为舅舅害怕这是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zUKsRz1if9nhmns/c8971df55e049fbcd66e587b27d0cd22.png)
舅舅不愿意出兵,那么吴三桂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救自己的父亲,他带了家里20个家丁向城外杀去,来到了父亲被困的地点,吴三桂的到来引起了清兵的注意,瞬间打成一团,15岁的吴三桂异常勇猛,他手起刀落,清军头目的脑袋就被砍下了,清兵大为惊恐,就在这惊恐之际,吴三桂大喊一声让父亲冲出去,就这样把父亲解救出来了。万把名清兵之所以没有乘胜追击,主要是因为他们害怕后面有援军,不然吴三桂也不可能带着20个人就来救人了。
因为吴三桂此举,明朝廷给他勇冠三军的称号,皇太极对他的评价也极高,皇太极说如果得到这样的人才,何愁得不到这天下,如果就照这样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吴三桂后来也不至于臭名昭著,怎么着也是一个名满天下的少年将军,但是后来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为了招降吴三桂,李自成命令他的父亲吴襄写信给儿子吴三桂劝降,吴三桂看到父亲的劝降信之后,异常生气与父亲断绝了父子关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8t641if9nl16o/bab2ca89c006e765120a96dfd8391e84.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ul4vDZ1if9nmoq0/4c2fbd432843732c1caa2d5a5ff4e77c.png)
吴三桂拒不投降惹怒了李自成,李自成为一怒之下,斩杀了吴三桂家里老老少少34口人,为了对抗李自成,吴三桂向多尔衮借兵,他打的算盘,多尔衮一清二楚,吴三桂是想联合多尔衮,将李自成打败之后,再给多尔衮一些好处,然而后金的野心也不小,他要的不仅仅是吴三桂给的那一点好处,他要的是整个大明王朝,所以多尔衮坚决不借兵给吴三桂,多尔衮表示,他肯定会出兵攻打李自成,但是吴三桂必须要投降于他们,在吴三桂跟李自成双方战争中节节败退之时,他无奈只好答应了多尔衮的要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LKUUi1if9no3iu/153cb03f508db356d1207fc47b83866e.png)
吴三桂答应多尔衮投降,然后多尔衮就以顺治的名义借给他一万精兵,在吴三桂和清兵的共同努力之下,李自成兵败被杀,清朝顺利入关,吴三桂从明朝大将变成了清朝大将,但是大清朝对他并不信任,毕竟他是降将,后来康熙皇帝继位,大力削番,吴三桂作为最大的藩王,他起兵造反,最后兵败被杀,搭进去全家的性命。
史书当中之所以对吴三桂大肆批判,大概是因为他对谁都不真诚吧,他只忠于自己的利益,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他就会摇摆不定,这样的人并不是君王喜欢的臣子,不符合忠义之臣的标准,但他又不是十恶不赦,只能说他的人品不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