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袖子里的秘密

凌统看情感 2024-08-13 08:56:42
在很多古装剧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

某人要取随身携带的东西,便会把手伸进袖子里,挖呀挖呀挖,奥不,是掏呀掏呀掏!

掏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有银子,有书信,还有包子馒头。

整的个袖子就像机器猫的口袋一样,只有想不出,没有掏不出。

那么问题来了,装这么多东西,走路时不会掉出来吗?

今天,咱们就聊聊古人袖子里的“玄机”。

你以为古人都穿那种宽松的衣服吗?

No!No!No!

宽袍大袖者,富贵人也!

你道为何?

这原因有二:

一来成本太高,古代的一尺布料,已够一个普通之家数日用度,一件光口袋就用好多布的袍服,已属奢饰品,穿不起!

二来这种袍服华而不实,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无异于枷锁,穿上不仅不能“锄禾日当午”,怕是在田里走两步,都是个问题,不实用!

所以,那些身着袍服,随便就能从袖子里掏出银子来的人,非富即贵,最不济,也是土豪劣绅啥的。

他们不用劳动,饱食终日,也就是传说中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就如唐代诗人颜仁郁所言那样: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还有一些读书人,他们从事的是脑力工作,所以也是宽袍大袖的装束。

这些人在出行时,大多有仆人或书童跟随,若有大物件就由跟班拿着。

他们的衣袖口袋里,装的都是些小东西,故而衣袂飘飘,潇洒飘逸。

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大抵如此!

接下来进入正题,让我们看看古人袖子里的“玄机”。

先看一张图:

科普一下,这是两款汉服,它们的袖子各有不同,图一叫琵琶袖,图二叫垂壶袖。

古代宽大袖子的衣服有不少,但专门为放东西而做的,却只有这两种。

相信你已看出来了,这两种衣服有一个共同特点:

袖口窄小,手肘部位宽大。

就和今天的“蝙蝠衫”差不多,东西放在袖子里,是不会轻易掉出来的。

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这样一则记载: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重达四十斤的东西,竟还能装在袖子里,着实让人叹为观止,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古人啊,你们太能装了!

除了这种特能装的袖子,最常见的,就是广袖。

广袖,相对于琵琶袖和垂壶袖,它更加美观,尤其是女子装束,分外妖娆。

李白有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衣袖没有口袋,无法携带物品。

不过若是有需要,还是有“改良措施”的:

缝口袋。

这可是个“技术活”,非心灵手巧者不能为。

口袋要缝在手肘部位,口小袋大,外观呈梯形,袋口与袖口方向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需固定袋口,而袋底是活动的。

最最最重要的是:

口袋要缝在袖子里面!

你说,“技术含量”这么高的工作,粗手粗脚的人能胜任吗?

口袋缝好后,就可以装东西了,有了重量,口袋就会自然下垂,就算你把胳膊抡的风车一样,也不会掉出东西来滴!

前面我们说过,穿袍服的大多是有权有势和有身份的人。

那普通百姓就没法随身携带东西了吗?

当然不是!

虽然没有带口袋的衣服,但劳动人民是很有智慧的,怎么会被这点问题难住。

最常见的办法是,在腰间再系一条布带,看着既干练,又把整个上衣变成了一个大口袋。

可谓一举两得,物尽其用!

乾隆年间,郑板桥在离任潍县县令时,看着前来送的百姓,百感交集,遂写下: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自此,人们便用“两袖清风”,来形容官员的廉洁。

而在神话传说中,也有与袖子相关的故事,这只袖子可是不得了,天上地下,独一无二,法力无边,能装万物,故唤作“袖里乾坤”。

就连那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也是束手无策,不信您看:

0 阅读:9

凌统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