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声光电的梦幻乐园。
观众们纷纷表示:“演出太精彩了,场馆更是惊艳!
”大家可能并不知道,这座“梦幻乐园”并不是新建的,而是经过精心的绿色改造。
随手一搜,别以为这是咱们的土特产,一点也不比国外的差!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亚冬会背后的这些国产“冰科技”,看它们是怎么在赛场上助力的。
绿色场馆的环保与节能改造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的开幕式确实让人惊叹。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这座场馆并非从零开始建设,而是在旧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翻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张伟玲和她的团队功不可没。
通过仔细筛选环保材料,改造团队不仅用了环保的涂料、板材和粘接剂,还在装修中采用了铆钉组合,避免了胶黏剂对环境的影响。
张伟玲团队的改造还应用了光纤传感技术,这可是科技界的一次“小革命”。
通过这个技术,场馆的能耗得到了精准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修复了建筑的声学缺陷,从而保证了全频混响的均衡,让观众无论坐在哪儿都能听到舞台上的完美声音。
不仅如此,整个施工过程采用了100%的装配式建造工艺,节约了40%的造价。
场馆的前二十排还设置了9000个活动坐席,成为了全国活动坐席规模最大的室内场馆。
这样一来,场馆不但可以进行体育比赛和演艺活动,还能用于展览等多种活动。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产计圈和回放技术助力精准裁判亚冬会的短道速滑比赛一直备受关注,运动员们以飞速滑行的姿态吸引了无数观众。
那么,裁判们是如何精确计圈和回放的呢?
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单保海教授团队提供了答案。
他们研发的计圈和录像回放设备不仅实用,还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
回放设备的一大特点是,它不仅为裁判提供视频回放,还能将画面投送到大屏幕及电视台,用于判罚视频的回放。
这意味着,裁判员和观众可以同步看到比赛的每个细节,一目了然。
单保海介绍说,短道速滑的竞争非常激烈,运动员之间的身体接触在所难免,这也给裁判判定犯规动作带来了复杂的挑战。
他们研发的两套国产“冰科技”设备,就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不仅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同时也让国内外赛事更有信服力。
这套设备在国内已经用于多个大型国际和国内赛事,功能和视频清晰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次应用到亚冬会,单保海教授团队感到更加自信。
他们不仅为中国的赛事提供了技术支持,还赢得了国际赛事官员的肯定。
5G技术在亚冬会上的新应用你有没有在亚冬会现场或者网络直播上感受过5G+8K技术带来的流畅感?
中国联通黑龙江公司总经理王传宝介绍说,5G-A技术作为5G技术的升级版,在稳定性、带宽和速率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甚至在高精度定位上也表现得十分出色。
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和亚布力等主要场馆,联通的无线移动通信基站还具备雷达功能,可以发现空中飞行物。
王传宝说道:“观众在现场拍视频、发朋友圈或者直播,体验都很流畅,没有卡顿和延时。
”亚冬会上,中国联通大约有15项黑科技在信息通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有一些甚至在国际上也很有竞争力。
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赛事的实时直播质量,还为亚冬会的精彩呈现提供了保障。
据王传宝透露,到2025年,中国联通将在全国超过300个城市建设5G-A网络。
未来随着5G网络的逐步普及,更多市民的生活也将因为这些技术的进步而得到极大改善。
想象一下,无论是家庭教育、医疗健康还是智能家居,都会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
通过这次亚冬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还有背后默默支撑的各种国产“冰科技”。
这些技术不仅保障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更展示了中国智造在国际赛事中的突出实力。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这样的科技创新,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便捷和精彩。
相信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和绿色。
希望大家能更多关注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它们其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