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中意高铁合作项目,意大利单方面撕毁了价值190亿的合约,还拒付违约金,此举瞬间在网络上引爆了舆论。网友们的骂声如潮,仿佛意大利一夜之间成了背信弃义的代名词。然而,真相真的如此简单吗?
想修铁路,却陷入钱与政的泥潭
意大利,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二战后却逐渐边缘化,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002年,意大利提出了修建从都灵至法国里昂的高铁计划,意在通过交通纽带拉动经济。这个构想得到了法国的热烈响应,毕竟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形成一个高铁经济圈。
欧盟出钱,意大利铁路终动工
有了欧盟的资金支持,项目终于有了进展。但意大利的拖沓本性再次显现,阿尔卑斯山那长达57公里的隧道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意大利人又拖了一两年,终于决定对外招标,希望有能力的国家来帮忙。
这时,中国登场了。凭借领先世界的高铁技术,中国成功拿下了这个项目。原本日本企业也有竞争力,但中方在阿尔卑斯山隧道项目中拿出了多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最终脱颖而出。
刚动工,意大利就单方面违约
经过多轮磋商和论证,2018年,中方终于开始了铁路的修建。然而,刚动工20多公里,意大利就单方面提出了违约,撕毁了合同,对70亿人民币的违约金只字不提。这一下,国内舆论一片哗然,意大利的背信弃义行为激起了众怒。
民粹政党上台,项目被叫停
2018年,意大利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和极右翼保守党联盟党为了夺权,重新组建了内阁。新上台的执政党以项目需要重新评估为由,叫停了该项目意大利段的建设。但民粹党的人并不傻,他们当然知道这条铁路对意大利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都灵的群众也对该项目表示抵制。他们担心修建铁路会污染当地环境,造成自然灾害;担心高铁项目耗资巨大,政府欠债要由纳税人来还;还担心高铁的建成会影响当地的交通运输业,让很多人丢掉饭碗。
欧洲政治正确下的困局
最终,意大利的项目被搅黄了,法国方面也不得不停下来。马克龙气得直跳脚,但也无可奈何。项目可以停,但锅必须由意大利人来背。作为回应,法国还召回了驻意大利大使以示抗议。然而,召回仅仅持续了一周的时间。
意大利的回心转意与中国的大气
尽管意大利民粹党上台后闹出了这么一出,但他们也不想把中国得罪干净。于是,在2019年的时候,意大利向中国订购了一些大型盾构机设备,显然是为了“阿尔卑斯山隧道”准备的。
悬念持续发酵,未来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