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鹤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场。
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青作主题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十年,鹤壁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底线、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注重普惠,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10年,坚持稳定与扩大就业并重,实现更加充分稳定就业。
紧紧围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成为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就业基础更加坚实,市人社局坚持把稳市场主体和保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云招聘”等活动,十年来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200余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8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连续10年年均增加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左右。重点群体就业平稳,在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历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98%以上;加强兜底帮扶,累计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2万人。特别是市人社局把增加就业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全方位给予倾斜支持,在脱贫攻坚战实施期间,就业扶贫发挥出巨大功效,3.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到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就业帮扶脱贫,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近1万人次。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培育市级创业平台39家,其中11家平台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园区,十年来全市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2.5万人、带动就业近10万人;特别是自2014年开始,市人社局连续举办了八届鹤壁市创业创新大赛,涌现了国立光电等一大批创业示范典型,先后荣获创业类大赛全国冠军2次、省级冠军8次。就业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创新举办了“云招聘”直播带岗活动、创新打造了“共享员工、员工共享”模式、创新建立了“五方联合”就业协商机制、创新探索在乡村(社区)设立零工驿站和技能就业服务站,创新开发了暑期大学生实习岗。今年9月,我市就业服务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在全国推广。
这10年,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实现更加充分社会保障。
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从2012年起,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从2014年起,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从2020年起,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收统支,实现了“制度从无到有、人群从窄到宽、待遇从低到高、统筹从分到合、服务从弱到强”的持续发展。惠民利企政策全面落实,积极落实“减免缓降返补”政策,助力保市场主体、企业纾困、稳定和扩大就业,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累计为全市企业减负9.3亿元,发放稳岗补贴1.2亿元,社会保险的“减震器”作用凸显。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职工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17.3万人、51万人、15.8万人、11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26.9万人、58.4万人、16.6万人、15.9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1528元提高到2588元,月平均失业保险金领取标准从824元提高到1564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60元提高到118元,发展成果惠及全民。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国率先推行“互联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一网通办;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56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使用社保卡进行身份识别办理业务;大力推行“社银合作”,群众在全市66个银行网点均可办理社保基本业务;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开展了“社保经办不见面、便民服务不断线”活动,通过“网上办”“手机办”“电话预约帮办代办”,群众社保事务办理更加方便快捷。
这10年,我们坚持人才优先、引育并重,实现更具活力人才生态。
人才集聚平台活跃迸发,2020年成功创建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鹤壁基地,打造一园多区“1+N”管理模式,举办人力资源活动500余场、服务7.5万人次,成长为豫北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高地和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示范园区。创立“事业编企业用”人才驿站,设立“兴鹤聚才”人才服务平台,上线14项“零跑腿”“网上办”专属人才服务事项。连续5年踊跃组织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为我市企业引进各类人才1.8万人,签约项目37个,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市人社局制定了“兴鹤聚才”三年行动计划,成立第一家省市共建的“鹤壁人才集团”,实施“鹤子鹤商双回双创”工程,对来鹤就业创业的高端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资金资助;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分类评审、评聘绿色通道进一步畅通,打通了职业资格与职称任职资格贯通渠道;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级以上平台119家;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2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28个百分点。职业技能培训驶入快车道,十年来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4.8万人次,技能人才达到28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9万人。特别是2021年以来,市人社局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围绕“两高两提前”目标,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和评价取证,以“一老一小”服务行业、高危行业为重点,整行业推进员工培训取证;以特色种植、养殖为重点,整村推进乡村从业人员技能提升,持证人员达到44.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5.3%,实现了以训留岗、以技稳岗、以能增收。
这10年,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实现更加和谐劳动关系。
市人社局认真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深入实施根治欠薪行动,持续落实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实名制管理、“黑名单”等制度,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系统实现工地全覆盖。十年来共办理欠薪案件2300起,为6.5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5.74亿元,2022年全市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数、涉及人数和涉及金额,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89%、96%和60%,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市人社局切实履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职责,建立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院规范化建设,在全市44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调解中心。积极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系统,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实体化建设全覆盖、规范化建设全达标、信息化办案系统全运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得到加强。十年来共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800起,为劳动者挽回损失1.8亿元,2022年调解结案率达到70%,较2012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同志还对媒体记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寒寒就我市就业工作取得的成效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在高质量发展中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全力以赴促进人民群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十年来,累计投入就业资金10亿多元,促进城镇新增就业30多万人次,就业创业工作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经验做法多次被国务院、人社部、省委省政府、省人社厅通报表扬。
十年来,就业创业政策更加健全。
市人社局坚持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做好稳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稳就业和“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近30个,配套方案150多个,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健全完善。
十年来,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市人社局坚持人民至上、服务至上,把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作为推动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进一步健全了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压实市县乡村四级促就业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人社部门牵头抓总,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联动发力,构建了“管行业必须管就业、管产业必须管就业、管项目必须管就业、管属地必须管就业”的工作机制,实现了职能部门政策措施横向协同推动,市县乡村四级纵向同向发力,压实了促进就业的责任,落实了稳定就业的政策,做实了帮扶就业的任务。
十年来,就业创业服务企业发展更加有力。
市人社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职能优势,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等活动,全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培育壮大更多优质企业,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创新方式方法,精心搭建企业与求职者交流的平台,每年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0余场,发布就业招聘岗位8万余个,为企业招聘新员工4万人以上,较好地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年来,就业创业质量更加稳固。
市人社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为先,在经济发展和各项政策措施的带动下,着力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新增高技能人才实现质量和效果“双提升”,技能就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就业帮扶精准发力,重点群体就业平稳,历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在脱贫攻坚实施期间就业扶贫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多措并举发布信息,将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十年来,就业创业基层基础更加扎实。
市人社局坚持力量下沉、服务延伸,持续强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各个乡镇(街道)设立劳动保障所,充实安排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600多人次,就业服务队伍力量进一步加强。建成“一刻钟(15分钟)”就业服务圈139个,技能就业服务站438个,村级劳务公司和合作社119个,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服务网点,将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积极推进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形成了全市统一、数据集中、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群众通过网络实现求职、补贴申领、政策查询等服务,网上受理各类业务158万条,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大就业创业服务资源向农村和重点群体倾斜力度,推进城乡就业创业服务项目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保障群众在户籍地、居住地、就业创业地享受到机会均等的服务。
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社会保险中心主任周国忠就我市社会保障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市社会保障事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省人社厅统一部署,以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按照省人社厅统一部署安排,市人社局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并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收统支,为全国统筹夯牢基石;市人社局统一了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制度,达到每人1416元,为省定标准的104.4%;实施了稳岗补贴、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等惠企惠民政策,有力助推企业稳步发展,发挥了失业保险更广、更宽的职能;初步形成了涵盖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补偿、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为减少单位用工风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年来,市人社局全力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以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以全市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开展了覆盖线上线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险宣传工作,强力推动参保扩面工作,2022年全市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比2012年增加了22.7万人,基本实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十年来,市人社局连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企业养老金实现18连调,切实保障了我市广大社保待遇领取人员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惠民利企政策全面落实。
市人社局围绕保市场主体、纾困中小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发挥作用,全面落实“减免降缓退”社保费政策。2020年至2022年9月“减免降缓退”社保费4.99亿元,其中减免了4182家企业养老保险费4.32亿元、失业保险费3486万元、工伤保险费2400万元,核退养老保险费646.67万元、工伤保险费24.38万元,缓缴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157.19万元。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累计为企业和群众减负4.3亿元。加大稳岗返还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助企纾困、稳定就业的积极作用,累计发放稳岗补贴1.2亿元,惠及3224家企业10万名职工。
四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十年间,我市基本建成统筹市、县(区)、乡三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延伸到乡镇、街道,积极建设社保“十五分钟生活圈”,在全市建成66个“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少跑路、就近办”,打通社保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全省通办”,目前我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大厅均可无差别受理全部530项社保事项,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均可无差别受理142项社保事项,群众可以不分参保地、工作地、户籍地、居住地,只凭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就近办理相关业务事项,打破了区域限制,实现全省范围内异地无差别受理、参保地同标准办理。推行周六“延时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实现社保服务不“打烊”“不停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局长科长走流程”、“社保业务大讲堂”、“我为中心献一计”、“问计于民”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办事流程、压缩了办理时限、提升了经办效率。
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爱兵就鹤壁人才兴市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人社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围绕开拓创新引人才,搭建平台育人才,精准服务留人才,激活鹤壁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完善。
先后制定了40余份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健全完善了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选拔认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大力深化改革,在简政放权、职称评聘、技能等级认定、招聘绿色通道、专技和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鹤子鹤商双回双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具有鹤壁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
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兴鹤聚才”专项行动,举办“鹤壁人才节”,成立人才驿站,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站等,打出“刚柔并济”组合拳,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举措。从人社部门主管的“两支人才队伍”来看,专业技术人才由2012年的4.5万人增加到6.2万人,增幅37%;技能人才由8万人增加到28万人,增幅249%。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达到6500人,高技能人才达到9万人。
人才发展平台有效拓展。
发挥平台汇聚效应,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级以上平台119家,博士后科研平台数量较2012年增加了4倍,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增加了6倍,技能大师工作室达到9个。实施“鹤壁基层骨干人才”“鹤壁工匠”等计划,遴选支持各类人才513名,创新创业团队16个。组织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省科学院等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促进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形成各类人才在鹤壁创新创业有机会、施展才华有舞台的良好局面。
人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不断打造更优人才服务环境,落实“1+N”人才政策体系,从奖励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全方位的服务和最优惠的保障。建成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鹤壁基地,实现产业空间集聚、资源共享,为重点产业、关键项目提供专业化、市场化人力资源配套服务。运用“兴鹤聚才”线上服务平台,建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宁远就鹤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鹤壁市人社部门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创新机制,实干争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体制不断健全,劳动监察执法能力逐步增强,调解仲裁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新机制
市人社局联合市总工会、工商联、企业家协会成立了三方委员会,通过三方机制共同研究分析劳动关系状况及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并提出政策意见。
培育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取得新成果
十八大以来,经过各级人社部门努力,市人社局先后培育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1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家、全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家、全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8家。今年我市飞鹤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称号,该称号也是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活动的最高荣誉。
农民工欠薪治理达到了新水平
市人社局全面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全市8个县区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网络实时处理。全面开展了根治欠薪夏季、冬季等多项专项行动,集中处理欠薪案件,全面化解欠薪风险,根治欠薪长效制度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全面推进了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建设,开展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实行等级分类监管,营造了守法诚信氛围,为营商环境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展现新局面
市人社局强力推行劳动人事争议先行调解和多元化解工作,建立健全调裁一体化机制,通过组建“流动仲裁庭”,推行“互联网+调解仲裁”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乡镇街道、大中型企业均建立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70%以上,较2012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调解为主、裁决为辅”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置格局基本形成。今年7月份我市淇滨区九州路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得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工商联、省企业家协会共同授予的金牌调解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