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提出至今,已经至少有6个年头。按理说,中俄有着高度政治互信、密切的高层互动以及现实的能源合作需要,这一项目应该早就能尽快落地才对。但现实是,谈了这么多年,中俄连建设方案都还未敲定,究其原因,还是在路线的选择上,中俄未能完全达成一致。
从地图上来看,俄方管道天然气要从西伯利亚输入中国,有三套路线方案可以选。
第一:从俄方境内,穿越阿尔泰山脉,直接接入我国西部地区。优点显而易见,直接联通省去了过境费,而且最大程度确保了这条天然气管道的安全。但缺点也很明显,阿尔泰山脉地处地震活跃带,而且不少区域都是永久冻土区,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第二:途径哈萨克斯坦,接入我国西部地区。去年11月份,普京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就曾与哈方讨论了能源合作。哈方官员也证实,俄哈正在讨论对华输气合作事宜。不过这一方案,已经被中方否决。据俄媒4月15日报道,我国驻俄大使张汉晖在出席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时表示,俄方经由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是不现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哈萨克斯坦现有的一条输气管道已经满载,无法负担中俄新增的输气量。二是中方在中西部地区,已经有了成熟的输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路线上,中方自然更希望直接接入东部地区。
虽然普京的计划被中方否决,但并不代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就告吹了。张汉晖大使已经向俄方交底,中方对俄液化天然气非常感兴趣,预计今年俄方的对华供应量将超过去年。此外,张汉晖大使还表示,“西伯利亚力量-2”号必然会落地,目前中俄正在探讨中,主要是路线问题。
目前来看,第三套方案,也就是经由蒙古国的方案最有可能被选中。由俄西伯利亚地区穿越蒙古国,进入我国东北地区,最终接入我国东部天然气主干网。这条路线有两大优点,一个是距离上更近,相比哈萨克斯坦路线以及中俄直通的路线,途径蒙古国不需要横穿我国中西部地区,而且接入东北主干网后,仅需数百公里,就可以直达京津冀等天然气需求量大的区域。
二是建设难度和成本更低。俄方境内部分有现成的天然气管道,蒙古国西部地区以草原、山地为主,建设难度较低,中国境内同样有现成的管道网络。所以综合来看,蒙古国路线路程最短、成本最低,也是过去几年里中俄讨论的主要路线。
不过外界普遍还有一个担忧,那就是途经蒙古国,是否会存在地缘风险。因为这些年来,蒙古国一直推行“第三邻国”的战略,与美西方的合作日益密切。有了“北溪-2”号的先例,中俄确实有必要加以提防。不过就现实情况来看,这种风险依旧是可控的。
蒙古国四面与中俄交界,在能源、经济等大部分领域,都对中俄严重依赖。过去推行“第三邻国”战略,无非是想要对冲中俄的影响力,但其地缘位置已经决定,蒙古国只要尚存一丝理智,就不会倒向美西方,更不会打中俄天然气管道的主意,因为相应的后果他们根本承担不起。
总的来看,既然中方否认了经由哈萨克斯坦的方案,那么接下来的谈判,大概率还是围绕经由蒙古国的方案。中俄有着现实需要,路线、价格这些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项目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惆怅出长安
要是我们同意途径蒙古早修好了,我们就是不同意这个方案,傻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