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建好现代设施农业

经济日报 2025-01-02 06:20:26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农业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重要一招,值得分析研究。

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涵盖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等。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规模、产能、技术、绿色、环保及稳产保供、兴业富民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甚至在一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数据显示,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400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约70%肉蛋奶和52%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

不少地区积极采取创新举措,推动现代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例如,北京昌平区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各类新型设施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设施农业成为带动本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具体来讲,其设施类型中的日光温室可在最低温度-28℃的地区不加温进行果菜越冬栽培,提供了中国特色设施农业节能节本的样板。

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为现代设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2023年发布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则提出,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不过,一些短板弱项也显而易见。例如,设施农业总量不足与设施落后并存,集约生产有待加强、质量有待提高,绿色转型任务较重、配套服务较为滞后、要素保障支撑不足、规模集成效应优势仍需彰显,等等。对此,应多措并举,推动现代设施农业保增产促增收。

在产业层面,深化全国范围内区域合作,一二三产联动,促进产加销融合,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向区域集群化、智能绿色化、全产业链系统化方向发展,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设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设施装备制造创新平台等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设施农业专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科技项目,强化设施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开展设施农业新能源装备、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解决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以全国超大、特大和大中城市郊区及其周边区域为重点,在尊重地方差异性基础上,突出发展现代都市型智慧设施农业,推动建立健全基础性的现代设施农业全国标准体系。

在企业层面,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支持设施农业领域企业认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整合行业资源,提升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现代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发挥好典型引领区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标准化程度,加快克服散户经营与规模化不足问题。鼓励支持引导企业协同攻坚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所需关键性核心技术难点、堵点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创新加大投融资支持。强化品牌营销,加快精品培育,积极推动惠民惠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培育一批设施农业经营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小农户发展。

此外,用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网络购物节等平台,创响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让优质的设施农产品产得好、卖好价。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利用举办论坛、交流研讨、开展宣讲等方式,宣传设施农业建设模式和经验成效。(作者:单 超 来源:经济日报)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