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对油耗测试还在乐此不彼?
遥想当年,只要是一台主打家用节油的燃油车面试,都会积极主动进行各种油耗测试挑战。无论厂家或媒体,对此也是趋之若鹜。一来是油耗挑战的丰富奖品,二来想用各种解数来展现自己对驾驭“油兽”的游刃有余。于是,我们会在40度的天40-60迈匀速缓步城区,哪怕后面车流已经愤慨;会眼睁睁看着同行女伴的妆容化掉,也不舍得打开丁点空调,只求省出那半滴汽油。
当年的油耗挑战,那较真的挑战,挑战的是车辆的物理极限,挑战的是人体耐力极限,挑战的是绝对车感。
现在,也有节油赛,但绝大多数纯粹的燃油车已经不再参加,多是混动车型的比拼。毕竟当年百公里四五升的成绩已是极致,现在已是过“3”不候。
自7月份,比亚迪正式搭载第五代DM的量产车型推出,官方宣称的综合油耗一下被拉到“2.9L/100km”,油测这个游戏显然玩不下去了,不是没得玩,纯粹鲜有对手玩。
7-9月的两个月时间里,比亚迪浩浩荡荡在全国开启多轮油耗测试挑战,最终9月7日于长沙收官。两批测试队伍,第一批最好成绩是2.2L/100km,测试环境风和日丽;第二批最优成绩2.4L/100km,测试环境遭遇极致塞车和狂风暴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现在的挑战规则要求,全程不许关闭空调,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赛,配重不足还会给你加码……换句话说,油要省,但要省的舒服。
其实,以上结果是必然的。首先是比亚迪对于其第五代DM技术的自信,其次是众媒体在多带DM技术熏陶下对混动节油技巧的熟知。当当前所谓“极致油耗”达到一个“3以下无人敌,2以上一换一”的境界时,我们不禁要向比亚迪提出那个经典哲学问题:从哪来,到哪去,混动节油的尽头是哪里?
问题一,第五代DM之后是否还会继续迭代?
答案早在7月的那场闹剧中已有答案。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通过微博回应友商,强调比亚迪的技术已经实现量产,“像没有量产的,更高热效率的,比亚迪还有大把,只是不想说而已”。言下之意,技术后续迭代早已整装待发,既是保留实力,也是给他人以喘息时间和追逐空间。
问题二,混动油耗的尽头是哪里?
之所以还是混动,就没有完全取消内燃机,汽油消耗是必然,只是多少的问题。理论上,混动油耗的尽头就是“无限接近于纯电”。当然,这是乌托邦式的想象。比亚迪高级工程师给出更理性的答案是:混动油耗的尽头就是物理的尽头。
从物理角度来看,以整个DM架构为例,要实现油耗的不断进化,无非就是技术、优化、材料三个方面。整个DM架构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搭好了基础,第五代DM技术上以实现更多部位、部件的优化为基础进行升级。那之后推动奔向油耗尽头的动力……我们大胆猜想,会是新材料的推动应用。是与不是,不重要,总之很有盼头。
说到此处,应有掌声,但别太热烈。
谁还记得,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21日,工信部发布了公开征求《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等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这当中有一说法,“油车要被要求百公里3.3升”,甚是让汽车圈惊恐。
从之前标准的“7、8升”直接腰斩到“3.3升”,听起来着实让圈内人害怕。“燃料消耗量”虽然不能简单理解为“油耗”,但不妨简化理解——工信部希望诸如一汽红旗、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大众、东风日产这些汽车企业,旗下所有车型的加权平均油耗,在2030年达到3.3升。
燃油车被判“死刑”一说开始疯传。其实,“死刑”有些过重,但倒逼却是一定。
所谓“油车百公里油耗3.3升目标”,总共有两个核心指标,一个叫“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一个叫“车型燃料消耗量”。所谓百公里3.3升目标,是2030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也是“车型燃料消耗量”里面中等车型目标的基础数值。换句话说,不要拿工信部的百公里3.3升,当成我们自己开车的3.3升,实现工信部3.3升目标,比现实达成3.3升要简单。
从工信部自己给的数据看,2022年,企业平均油耗就已经降低到百公里4.1升,2023年只有3.78升。而3.3升的目标,是按照2026到2030年分阶段去实现的。
“去年已经有3.78升的基础,7年后实现3.3升,真的很难吗?”有业内人士提出这样的反问,不得不让你无言反驳。
如此再换个角度思量。每次众品牌新车提到的NEDC油耗数值,是不是也都贴着工信部的油耗要求?这或许确实是测得的工况数值,也是企业有意的技术保留。
当然,你也别光认为国家在给燃油车施加压力,为的仅仅是新能源的保驾护航。即便是纯电车型也有针对性的能耗目标,也就是电耗目标。2013年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中早有提及,并且电耗目标也有分级。
“电车油车几乎一视同仁了,”业内人士的这句话再次提醒了我们,“国家又不傻,婴儿期的电车会喂奶,逐渐成熟之后当然要抛弃奶嘴。愈加严酷的训练,愈是能培养出强大的竞争力,把特斯拉这条鲶鱼放进来也是同样的考量。”
当然,我们还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对开发动力总成的车企研发部兄弟们来说,当发动机性能快到极限,百公里油耗每进步0.1升,都不容易。
但也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困难,觉得好像要求从现实的百公里七八升突然腰斩到3.3升,我们应该对内燃机有更多信心,对国家合理发展产业有更多信心,而不是陷入“国家要逼死汽油车”的幻境里,愤慨而骂,骂完了不知所措。
真正强大的车企,已经在进步的路上了。一手优化内燃机热效率,一手推进电驱动开发。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率先表示不再生产燃油车,但在混动的路上高歌猛进,同时纯电的开发也一直未曾停留一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