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化王振义院士为原型话剧《清贫的牡丹》返乡演出

扬眼 2024-12-16 23:10:58

扬子晚报网12月16日讯 (通讯员 倪婕 王璐 管新宇 记者 王国柱)12月15日下午,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为原型的话剧《清贫的牡丹》,在其家乡江苏泰州兴化市精彩上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文华,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刘霞,王振义院士孙女王蔚等出席活动。

大医精诚,国士无双。刘霞在致辞时说,话剧《清贫的牡丹》以王振义院士为原型创作,生动展现了他不忘初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要把握精髓、学习真经,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向王振义院士学习传承“牡丹精神”,悟“大贤之德”,在发展大局中体现担当;学“大师之能”,在崇尚改革中破解瓶颈;传“大医之仁”,在坚守初心中不负荣光,为共同打造健康中国“泰州样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据了解,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建院60周年华诞之际,将以王振义院士为原型创作的故事搬上了舞台。故事取材于王振义家中的一幅画,牡丹着色淡雅并冠名清贫,看似矛盾,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做人要有不断攀高的雄心,同时要有正确对待荣誉和自我约束的力量,对事业要看得重,对名利却须看得淡。2014年,话剧《清贫的牡丹》作为上海首场校园原创“大师剧”成功演出。话剧已连续13年上演20余场,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生动一课。

今年,以王振义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为契机,交大医学院对《清贫的牡丹》原创话剧进行重新改编,以青年时期的王振义院士为切入点,讲述了他从少年立志悬壶济世,到后来成长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功勋之路,并穿插了他与妻子谢竞雄医生的爱情故事,生动诠释了“追求卓越、虚怀若谷、勤奋学习,一切为了病人”的崇高精神。剧目于王老百岁生日当天在上海首演,反响热烈。

“来到兴化,我们感受到了王老家乡人民的热情。”王振义院士的扮演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医生杨润说,“剧中穿插了一些兴化当地的元素,表达了我们对于王老家乡人民的深切情感,同时回应了王老家乡人民对于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王振义院士是卫生健康战线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他用实际行动生动阐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观众杨锦璐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的一名大三学生,她说:“王振义院士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更加坚定了从医的道路,希望可以以王振义院士为榜样,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王振义院士是我们兴化人民的骄傲,他关爱患者、淡泊名利,十几年来为家乡的医学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决心以他为榜样,强化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能力,为水乡人民的健康不懈努力。”兴化市人民医院院长邓新桃说。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赠书仪式,赵文华向兴化市赠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编撰的《功勋·国之脊梁王振义院士画册》,兴化市向王振义院士亲属代表王蔚女士回赠郑板桥画册。

新闻多一点:

王振义,男,汉族,1924年11月生,江苏泰州兴化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放弃申请药物专利,无私公开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多年来奋战在医学教育一线,培育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2011年1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4年9月1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王振义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校对 陶善工

0 阅读:1
扬眼

扬眼

扬子晚报原创新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