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痛经,从表证论治经验分享

嘉晨谈健康 2023-03-10 19:39:07

纪东涛医师原创

说道痛经,这是一个常见病,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

单纯痛经,也可以称为原发痛经,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单纯痛经,不伴有脏器病变,比如巧囊​,腺肌病等。

继发痛经,就是在其他疾病基础上产生了痛经的症状而已,如果仅仅治疗痛经,不治疗原发疾病,比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能治愈痛经的。

今天我们谈单纯痛经,继发痛经分别在​其他相关的疾病中讲解。

先谈及一个病例,一位20来岁的痛经患者,年纪不大,痛经年数可不少,近十年,吃中药,西药无数​均无效果。

9月份,天气还未冷,已经穿着厚厚的​外套。

拿了一沓病例​和检查报告。

处方无非是桃红四物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益肾调经汤加减;中成药乌鸡白凤丸,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血府逐瘀片等等。

按理说,寒热虚实的处方都涉及了,​为何没效果呢?

再一看检查结果,也没有其他​基础病。

我就先把脉看看寒热虚实。

一抹脉,轻取不得,按了一按才比较明显​。

脉体细涩。

脉力寸偏弱,尺细滑有力​。

脉幅小​。

脉率稍慢​。

脉律整齐。

脉管稍硬。

脉沉主里,也主表​。

脉体细则虚​。

脉幅小则血液流动不畅。

脉率整齐,说明根基​未动。

我便问患者来例假痛经可否伴有​怕冷?

患者回答:​怕冷。

​我问:​是摸着冷,还是感觉冷?

​患者回答:摸着冷,感觉一般,不怎么冷——表寒。

母亲​补充:​大冬天还吃冰淇淋(患者的母亲)——里阳不虚。

我问​:小便颜色如何,次数​多不多?

患者​回答:颜色没注意,次数不多,一天4到6​次。

我问:有无烧灼感,气味大不大?。

患者回答​:有时有,早上似乎起来味道大一些——还有里热。

我问​:口苦不​?

​患者回答:口有时苦——还有少阳郁热​。

我发现患者口中还有些异味——阳明有热(可认为是胃热)

​我问:例假量如何?周期​如何?

​患者回答:量还可以,六天左右​。准时。

​我问:带下如何?

患者答​:带下黄,偶尔会​瘙痒。

再看舌​:舌紫,苔黄薄​,少干。

这个痛经是表寒兼里热,治里边​?只会越来越重。

里热郁、则表寒,虽然腹部冷,但是不能吃温补药(温里药)。

于是开方:当归、桂枝、 芍药、 细辛、 通草、 炙甘草、柴胡、黄芩、黄柏、党参。

七付内服​。

患者吃完六付正好到了行经期​,痛经缓解。

经后十余天,带下黄而臭,原方加败酱草20克​。

下次月经期痛经减半。

第三次月经前5天,付原方5付,痛经​消失。

这一例怕冷的痛经,虽然怕冷,服用很多温里的药物没有见效,原因就是靶向错了,寒在表,温里。

里热也会痛经​。用解表的方法便轻松治愈了​外寒里热。

所以临床上不能一看到患者怕冷,就失禁(使劲)的用附子,吴茱萸,小茴香​。

要看看脉的沉浮​。

同理遇到怕热,也不能使劲的用三黄,很有可能是​厥阴病。

作者简介:

纪东涛医师,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志杰老先生,国医大师李士懋脉学传承人,傅青主女科传承人​。

著有《从中医病位学说论治妇科难治性妇科病》《从中医病位学说论治难治性风湿骨病》《病位脉学》等。

治疗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等经验收录于《中国中医药报》。

0 阅读:5
嘉晨谈健康

嘉晨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