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长坡旺利村火把节 作者:甘杨松
导读
年例是广东省粤西地区各农村的一个独特的传统民俗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茂名全市乃至湛江吴川一带,有一个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年例融当地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文化娱乐、餐饮美食为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盛会,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高州沙田游花船 作者:陈慧棠
按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 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记载,年例最迟起源于宋代,明朝时期盛行。
在农耕社会,农为百业之本,明朝时,粤西官吏们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上演当时全国各地都进行的立春祭祀仪式,以示对农业重视。
▲电白水东彭村龙飞凤舞 作者:陈慧棠
▲电白水东彭村彭村火把节 作者:罗海燕
“打春牛”视作新一年的开耕典礼,官吏们焚香叩头之外,还要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这土牛被称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高州沙田合水村逛井 作者:罗海燕
有旧县志:“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
由于聚集各乡民庆典,与元宵、年例重合,百姓索性张灯结彩,舞春牛、舞狮子、游神、驱鬼、飘色、鼓乐歌讴达旦,形成一种集元宵、春祭一身的年例,清朝更是发展到高峰期。年例因其与众不同的风俗,导致粤西各县纷纷记载,成了朝廷对地方风俗参考的重要依据。
▲电白旦场舞人龙 作者:陈 承
据清光绪《信宜县志·舆地志》记载:“迎春,装戏剧鼓乐,迎土牛于春牛亭,士女纵观为乐”。
光绪信宜县志。卷一舆地志十风俗:“元宵,城市家悬彩灯,亲朋聚赏萧鼓,歌讴之声达旦。多于是月乡傩,名曰年例。”
▲游花船 转鸿运 作者:高尚荣
光绪茂名县志。卷一 舆地志第一风俗:“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道光电白县志。卷四舆地一疆域.风俗: “元旦恭贺,曰拜年。家设糕果祭神,曰供养。或悬先像,设糕果礼拜。是日,不杀牲,多素食,三日内不市。各乡行春傩礼演戏,曰做年例。”光绪重修电白县志卷三 舆地三风俗记载内容与上相同。
▲信宜镇隆六双村腾龙闹年例 作者:陈承
▲信宜镇隆六双村巧手制花灯 作者:陈承
光绪高州府志。卷六舆地六风俗: “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民间多建平安醮,设蔗酒于门,巫者拥神疾趋,以次祷祀,掷珓悬朱符而去。神号康王,不知所出。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帜,朱蓝其面,衣偏裘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参岭南杂记、道光志、电白志。”
粤西各县对年例的记载,为年例历史留下了佐证。
▲高州石板和潭村和潭禾了节 作者:朱武军
直到民国初年湛江年例并没有因取消立春祭祀消亡,相反以茂名独特的风俗形式盛行,解放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
▲茂南镇盛联塘村分猪肉 作者:林戈
在粤西茂名有这样的说法,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间,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一定会赶回来团聚。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高州沙田花船竞游 作者:吴维国
▲高州沙田四大园抢花炮 作者:倪宗荣
▲高州沙田四大园迎春接福 作者:倪宗荣
▲高州潘州程村炮手 作者:邓东强
▲电白马踏镇中秋节-巨龙 作者:阿伍
▲电白马踏镇中秋节-巨龙 作者:阿伍
▲电白马踏镇中秋节-巨龙 作者:阿伍
▲电白马踏镇古装粤剧大戏 作者:阿伍
▲电白水东彭村彭村年例 作者:李萍
▲电白马踏镇中秋节-舞龙 作者:阿伍
▲茂南公馆东华岭鸣锣开道 作者:邓东强
▲潘州程村财神驾到 作者:邓东强
▲潘州程村诚者 作者:邓东强
▲高州沙田游菩萨 作者:林奕余
▲高州沙田唢呐高鸣 作者:林奕余
▲茂南公馆坡塘村年例夜祭 作者:朱越周
▲高州沙田四大园游花船 作者:吴维国
▲高州沙田游花船之夜 作者:黄信涛
▲新坡车田村功夫 作者:李萍
▲信宜镇隆八坊村真功夫 作者:陈慧棠
▲镇隆联塘化妆 作者:林戈
▲信宜东镇新里垌村年例大巡游 作者:陈承
▲电白区马踏镇古装粤剧戏迷 作者:阿伍
▲电白区马踏镇古装粤剧化妆后台 作者:阿伍
▲电白区马踏镇中秋节 作者:阿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