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每日奔波于柴米油盐之间,为生计操劳,为爱情执着,为亲情牵绊。
就算到了生命尽头,也还是不得不面对疾病的困扰,以及那令人望而却步的天价墓地和丧葬费用。
一个人的命运尚且如此,那么一个国家呢?
人口死亡高峰根据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张震与老龄研究院教授李强的研究,我们不仅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更将面对前所未有的人口死亡高峰。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出生高峰,这一时期的婴儿潮如今已步入老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63年的出生人口高达2954万,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出生高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口逐渐步入老年,老年人口数量随之激增。
截至2022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8004万,占总人口的近20%,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也达到了20978万,占总人口的14.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不足35岁,显著提高到了2020年的77.3岁。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长寿,这也进一步推高了老年人口的基数。
尽管整体死亡率在下降,老年人口基数的增加仍然导致了老年死亡数的上升。
1949年,中国的死亡率为20.0‰,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降至7.87‰。
尽管死亡率有所下降,但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2023年的死亡人数还是达到了1110万。据预测,到2061年,中国的死亡人数将达到峰值1900万。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面临着养老和医疗的双重挑战。
医疗资源的需求随着银发浪潮的汹涌来袭,医疗资源需求激增,特别是在老年护理和安宁疗护领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对老年护理和安宁疗护服务的迫切需求。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2020年全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院仅有510个,这一数字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杨杰孚指出,我国在老年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的数量和服务供给上存在明显不足。
在癌症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中,对安宁疗护的需求尤为突出。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达到457万例,死亡病例高达300万例。
这些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对安宁疗护的需求极为迫切,但现有的服务能力却远远不够。
殡葬服务领域同样面临着供需失衡的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死亡人数也在上升,2022年中国死亡人数达到了1041万人。
殡葬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不透明等问题仍然存在。绿色殡葬虽然逐渐被接受,但其推广仍需加强。
医疗保险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医疗费用不断上升。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人次高达87.2亿人次。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慢性病管理和长期护理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对医疗保险系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社会保障体系同样承受着巨大压力。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支付压力,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而不断加大。
尽管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得到了提升,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养老金支付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老年人口的比重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攀升。
2021年,中国的老年抚养比已达20.80%,而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55年飙升至50%,意味着每两个劳动力将承担起赡养一个老人的重任。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迁,无疑加剧了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使得养老金体系面临日益沉重的负担。
紧接着,养老金替代率的问题亦不容忽视。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退休人员经济保障的关键指标,而中国目前的替代率仅为45%,远低于世界银行推荐的70%至80%的安全区间。
这一差距,意味着许多退休人员在退休后将面临生活水平的大幅下降,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加剧了养老金体系的支付压力。
养老金制度设计本身,亦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养老金体系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三大支柱构成。
然而这一体系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补贴,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覆盖率相对较低,这种不平衡的结构,使得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27年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预计到2035年将全部耗尽。
专家呼吁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国人口死亡高峰,专家纷纷提出了应对策略,其中,加快建设安宁疗护体系被提上日程。
截至2022年底,尽管全国设有临终关怀科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达4259个,这一数字仍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和英国的安宁疗护体系较为成熟,提供从住院到居家的多层次服务模式。
借鉴这些经验,中国已在北京、浙江、湖南等地开展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通过社区和居家服务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的临终生命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加强殡葬服务的中长期规划也显得尤为重要。
广东省的“十四五”殡葬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构建惠民、绿色、文明、法治和智慧殡葬的目标,涵盖了从基本服务保障到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多方面措施。
生命教育不仅关乎如何生活,更关乎如何面对死亡的挑战。
国内如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已开设相关课程,旨在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习面对生死。
老年人权益保护与遗产纠纷的法律服务也不容忽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家和社会应采取措施,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制度。
司法部推动地方将与老年人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如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老年人在面对遗产纠纷时可获得广泛的法律援助。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不仅能缓解社会矛盾,还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尊重生命的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如下:
【1】健康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2】中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专家呼吁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最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