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乌克兰疑似遭到一枚俄罗斯洲际导弹攻击,现场画面十分震撼:六团巨大的火光以很短的间隔从天而降,用近乎垂直的角度砸向地面,仔细分辨一下,好像每一团火光里还有多个小的光点。
这种极其罕见的场景让全世界(尤其是欧洲人)屏住呼吸,因为如果按照挨炸的乌克兰方面说法,那就是洲际导弹这种代表着“核末日”的兵器,第一次在实战中被使用。
很快,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为焦心了一夜的美欧高层揭开谜底:落在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南方机械制造厂”的,不是洲际导弹,而是一种代号“榛树”的新式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这种武器飞行速度高达10倍音速,可以携带6枚弹头,每个弹头又能携带6枚子弹药,别说乌军了,美军目前都没有办法拦截。
其实在乌克兰嚷嚷着“洲际导弹”的时候,美国就已经明说了:俄罗斯发射的并不是洲际导弹。美国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又是CIA特务的功劳吗?
事后人们才知道,俄罗斯在发射前不久(有说法是30分钟)就已经通知了美方。俄罗斯打乌克兰还要通知美国?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流程,不通知就可能引发误判。
本次“榛树”导弹的发射地点,是位于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的卡普斯京亚尔试验场,又叫伏尔加发射场,它平时也承担了“亚尔斯”、“萨尔马特”、“白杨”这些洲际导弹的试验工作。由于在苏联时代经常出现一些“不明飞行物”,因此也被美国人称为“苏联的罗斯威尔”。
按照1988年美苏签订的弹道导弹发射协议(BML),双方必须通过各自的“核风险降低中心”,提前至少24小时通知另一方,说明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或潜射弹道导弹的计划日期、发射区域和影响区域。
对,这里面没有提到中程弹道导弹,但卡普斯京亚尔距离前线只有600多公里,连乌克兰的自杀式无人机都能飞到,北约的监视手段肯定不会覆盖不到这里的动向。所以如果俄罗斯不通报美国就发射,“榛树”在飞行中可能会被认为是一枚真正的洲际导弹,美方在恐慌下可能会做出不必要的过度反应。
之前俄罗斯的洲际导弹测试,都会提前24小时通知美国,但这次是条约里没写的中导,而且还是实战发射,预警时间缩短到半小时左右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正射程打不到美国,就不用受约束,“通知你已经是客气的了”,美方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这次俄方通报的发射信息,看来也没有被美国完完全全告知乌克兰,因为泽连斯基开始还一口咬定是挨了洲际导弹的锤。当然,即使是告诉他们用处也不大,一来是俄军打击的是一个庞大的军事设施,想搬走也没法搬;二来是“榛树”导弹的速度确实太快,以乌克兰手里的那些美制防空导弹,知道了也拦截不住。
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在打仗,理论上俄军使用任何能有利于战局发展的手段都不稀奇。但中程弹道导弹和常见的“伊斯坎德尔”这类短程弹道导弹不一样,它核常兼备,可以携带大当量的核弹头,威慑的范围也更广。这种武器开始用于实战,无疑是彻底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影响的范围就远不止俄乌战场了。
在这里还是有必要先简单说明一下地对地(也包括对海)弹道导弹的分类,在咱们中国,官方媒体一般是这么定义的:
射程1000公里以内的叫短程弹道导弹,1000-5000的是中程弹道导弹,1500-5500为中远程,5000-8000公里叫做远程弹道导弹,8000以上的就是洲际弹道导弹了。
中国的分法比较简单明了,国际上的分类则有所不同,1000-3000公里的被称作中程弹道导弹,3000-5500的则是中远程弹道导弹。不过无论怎么定义,俄罗斯这次实战使用的“榛树”,都是实实在在的中导了。
中程导弹在当年被美苏以一纸《中导条约》作出限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它射程比较远,同时又比洲际导弹部署更加机动灵活,在使用上可能更加无所顾忌,因此引发冲突和扩散的风险更大。
在这个条约之下,俄罗斯先进的RSD-10“先锋”和美国的潘兴-II就首当其冲被销毁。但这个条约只约束了美俄,近几十年以来,很多美俄之外的国家出于自身的战略需要,大力投资发展中程弹道导弹。
巧的是这些国家几乎都是俄罗斯的友邦——比如中国、朝鲜和伊朗,而美国阵营,在这方面已经沉寂了很多年。这也可以理解,欧洲发达国家是冷战结束后的既得利益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过得也很安全,而且还跟随美国信奉“空军包打一切”的理念。因此这些国家更多会投资四代半战斗机和F-35之类的隐身战机,而不是看起来并不划算的弹道导弹。
只可惜风水轮流转,在最近几年世界各地的战争和地区冲突中,弹道导弹逐渐显示出了它自己的优势:只要攒到一定数量进行齐射,用现有的手段几乎无法拦截。
而且隐身战机在面对先进雷达时,也变得越来越窘迫,这就让原先那些投资隐身战机的国家傻眼了,而砸钱大力气搞弹道导弹的国家,终于证明了当年的投资都是值得的。
严格来说,最开始在实战中运用中程弹道导弹这个门类的,还是伊朗和它旗下的抵抗系武装。在伊朗对以色列采取的两次“真实承诺”复仇打击中,就动用了射程在2000公里以内的中程弹道导弹。胡塞武装打击特拉维夫的弹道导弹射程也类似,当然,一般认为它只是换了皮的伊朗货。
不过其实这些导弹还没有摸到战略导弹的门槛,俄罗斯的“榛树”或者中国的东风-26这类,才是货真价实的战略导弹。它们一看就比伊朗货粗壮威猛,可以搭载多个弹头,且核常兼备,打击的目标价值高,自身的造价也更高一些。
在俄罗斯带头使用“榛树”之后,可以料想的“蝴蝶效应”之一,就是伊朗看到了自己武器科研路径的正确,大概率会想办法加强中导力量。要对付以色列的话,现有的导弹在射程上不需要做太多功夫,但在突防和多弹头方面一定会下大力气加强研发。
如今打仗其实是拼经济拼消耗拼生产,如果伊朗能使用多弹头一次消耗掉更多的以色列防空弹药,也可以更快地让它在经济上垮台,确实是更划算的打法。
同理还有朝鲜,别看它洲际导弹打了好几个型号,可能发生冲突的场景最主要还是在东北亚地区,继续在洲际导弹方面下大力气没有必要,但可以在已经拥有的中程弹道导弹上做出更多改进,方向同样是加强多弹头的运用和测试。
朝鲜和俄罗斯的关系目前确实是不错,但想获得“榛树”导弹的技术可能还没到那个地步,不过俄罗斯对中导的使用方法和一些蛛丝马迹,仍然能给朝鲜科研人员带来启发那是一定的。在这一点上来看,不光是驻韩美军,驻日本和关岛基地的美军也会越来越不安全。
至于中国,我们出于对美国航母和军事基地群的忌惮,很早就开始特殊用途的中程弹道导弹研发,已经拥有多个型号、覆盖各种作战场景的中导,现在回头看这真是非常明智的决策。
本次俄罗斯对中导的实战运用,没准会佐证咱们火箭军之前的一些猜测,并且提供点新的启发。
在统一之战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对美军驻东北亚基地群的扫荡战中,中程导弹都会是一支重要的战力,怎么把它运用到极致,是足够军队科研人员写出不少论文的。
不谦虚地说,如今在这个细分领域,咱们已经和俄罗斯一起站在了第一梯队,和后面的美国拉开了不短的距离。但这一切,还是美国作茧自缚的结果,如果说俄罗斯这一次彻底掀开了“中导实战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那美国就是带头把它撬开一条缝的始作俑者。
要不是美国悍然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也没有理由可以正大光明地加速开发这类武器,并且最终在实战中使用;要不是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存在和对别国安全空间的挤压,各国也不会需要对中导这类武器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研发。
最搞笑的还是,作为挑事的一方,美国自己如今在中导方面反而全面落后于俄罗斯,以及中国——美国新研发的中程弹道导弹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可用的,使用高超音速滑翔体的就更没有了。这样的差距,预计至少还会保持若干年,甚至大概率还可能会继续拉大。
毁天灭地的力量被释放出来固然可怕,但也要看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如果掌握在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手中,能够成为让霸权主义不敢妄动的神兵利器,那就是众生的福分。
如今中国在中导方面领先,在拦截中导的能力方面也是一流,可谓“矛尖盾利”。前阵子珠海航展上展示的红旗-19反导拦截弹就是干这个的,甚至连现阶段机动性最强的高超音速滑翔体都可以拦截,很可能是和兄弟部队的东风-17等型号对练的结果,而且它能够拉出来展示,证明也已经不是最先进的型号。
因此即使美国和它的喽啰们被俄罗斯这么一刺激,砸钱去搞中程弹道导弹,也并不打紧。咱们在这方面的研发反正也没有停滞,在攻防之中始终保持技高一筹当然是个挑战,但以中国的军工实力和财力,相信应该不会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