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下一次总统大选将在2024年举行,也就是说十多个月之后我们就将见证美国与俄罗斯两个国家在这一百年前所未有之变局时候的权力更迭。
相比之下可能俄罗斯这边变数确实会少一些,但到现在普京还并没有证实竞选,那么如果普京在明年卸任,新任俄罗斯总统的人选无疑是外界关注的重点,现在看来梅德韦杰夫也许会像以前一样接过交椅。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俄罗斯国内政坛现状以及梅德韦杰夫的个人派系问题。
在美国媒体千篇一律的报道下很多人可能以为俄罗斯的最高权力是一种非民选方式授予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当年苏联解体之后,新生的俄罗斯就参照美式政治体制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多个政党演进至今。
首先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该党是2001年俄罗斯“团结党”与“祖国-俄罗斯”联盟合并而成,一般被简称为“统俄党”,是俄罗斯第一大党,现任党主席就是梅德韦杰夫,也是总统普京所在的政党。
该党派在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拥有多数地位,是支撑总统权力的最主要政治力量,其历任党主席包括普京、梅德韦杰夫,以及普京的盟友鲍里斯·格雷兹洛夫。
除此之外还有于1989年成立的“自由民主党”,以及1993年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俄罗斯因为比较特殊的政治环境,除了以上三个政党以外,还有一个非政党势力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全俄军官会议”,这是一个由俄罗斯军队、执法机构等暴力部门的退休与现役政治反对派组成,成立于1989年,现任主席是退役上将伊瓦绍夫。
一般我们所说的“俄罗斯斯拉夫派”就是由全俄军官会议为主体构成的,该组织在俄罗斯的影响力有多大呢?举个例子,2003年时候全俄军官会议召开大会讨论俄军军改问题,当时出席会议的就包括以总统普京为代表的将近500名俄罗斯政、军精英。
以上就是俄罗斯主要的政治派系,而梅德韦杰夫其人,前面说到他是统俄党现任党主席,而在统俄党内部当然也存在不同的派系,梅德韦杰夫就是统俄党圣彼得堡派的领导人物,外人很多时候可能会以为梅德韦杰夫与普京是上下级关系,但事实并不完全。
当年普京还担任圣彼得堡市长的时候,二把手就是梅德韦杰夫,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之后,普京是俄罗斯国内各派系之间最大的公约数,而梅德韦杰夫是统俄党党内重要势力之一的“圣彼得堡派”的领袖。
论政治基本盘梅德韦杰夫肯定比不过普京但也不完全是上下级,说是合伙人可能更加贴切,在圣彼得堡派眼中,普京是他们自己人。
千禧年时期俄罗斯政坛也确实是普京与梅德韦杰夫执掌总统与总理大权,但最终普京个人的权力达到顶峰,其实是他个人与圣彼得堡派之间距离变远,并逐渐成为俄政坛各派最大公约数的一个结果,这个过程大概是在2014年前后结束的,在当时普京的权力其实才真正达到美国媒体描绘的那种近乎独裁者的程度。
而如果现在普京退休,那么在俄罗斯政坛内最有可能接过交椅的应该就是梅德韦杰夫了。
而且最近不久我们知道俄罗斯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关于梅德韦杰夫访华以及期间与中国可能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的相关消息,虽然中国这边官媒并没有对此事有多少报道,但是俄罗斯那边的媒体已经是炸开了锅。
根据俄罗斯官媒的报道口径,俄罗斯要向中国大范围地开放市场,原本很多因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企业并不能经营的领域现在也要对中国开放,而且俄罗斯要把面积700万平方公里地远东区域打造成一个经济特区,而中国这边则要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
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暂且不论,但从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口径来讲,如果条款属实,那么这就是自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中俄经贸合作。
围绕这一消息俄罗斯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阴谋论,因为我们知道其实俄罗斯这个国家并不是那么倾向于对外开放的,他们其实国内存在很严重的一个对外交流的政治与文化壁垒,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特殊的一个历史渊源。
但无论如何,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抱紧中国大腿是头等大事,现在无论俄乌战局如何进行,在俄罗斯没有能力在接下来战事中展现出压倒性实力,重新定义这场战争的前提下,俄罗斯其实已经实质性战败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说在6-12个月后,也就是2023年下半年或者年底时候俄罗斯赢得战争,那个时候外界会如何看待这场战争呢?
一个拥有强大核力量与常规军事力量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一个紧邻自己,军事、经济实力极其弱小的国家发动战争,这个小国仅仅拥有并不算太多的外国军事援助。
然后战争进行了将近两年时间,无论乌克兰输赢,俄罗斯其实已经输了,他们过去很多年费尽心血建立起来的国际形象与对外军事威慑能力彻底不复存在。
那么在战后,俄罗斯必须重新找准一个真正贴合实际的在国际上的角色定位,过去“上三常”的地位他们没有能力维持,那么找准新的国际角色的定位,谁是他们的朋友?这个问题就很重要。
所以虽然现在普京还没有明确表明其退出政坛的期限,不过我想这一天也许并不是特别遥远了。
在俄乌战后,必须有人为这场战争中俄罗斯极其糟糕的表现负责,以普京的个人威望只要他愿意这个责任可能也算不到他头上,但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讲,除了他,其他人没那个资本来承担这份责任。
因此在目前这个节骨眼上,梅德韦杰夫访华一事其实很值得揣摩,在后强权时代,虽然对他们来说很难接受,但从理性的角度讲,与中国的关系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为这种关系奠基的人,无疑将收获巨大的政治资本。
别看现在俄罗斯国内还有不少保守派对与中国的合作抱有质疑,亦或者是带着一种西方文明的优越感看待中国,但事实就是他们必须抱紧中国大腿,而梅德韦杰夫现在站出来认领这份功劳了!这也许是一种比较俄罗斯特色的积攒政治声望的做法。
除此之外,梅德韦杰夫作为俄罗斯亲西方派系的头号领袖以身作则访问中国,在俄罗斯的政治语境下,其实也有彻底与西方划清界限,将外交重点转向东方的意思。
我知道在这次梅德韦杰夫访华之后有一些学者提出过对俄罗斯的质疑,因为过去他们一直在中俄关系问题上比较排斥中国,并且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其实到底能收获多少东西现在还说不准。
回顾过去的历史,1990年代末、千禧年初那些年普京政府打击俄罗斯寡头,其实本质上就是在打击国内在经济政策上亲近中国与亲近美国的派系,为欧洲资本进入俄罗斯扫清障碍。
而最终结果上看,1990年代之后中国东北的衰落,俄罗斯也必须为此负责,如果二十多年前他们不刻意阻挠远东边境贸易,那么东北地区在当年是可以借着与俄罗斯的远东贸易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速!
当年俄罗斯将一切希望寄托在欧洲方向上。但最终的结果呢,欧盟整体上并不把俄罗斯当成什么很重要的合作伙伴,俄乌冲突爆发后,传统上欧盟三强:德法意,坚持在政治上给予俄罗斯一些尊重与支持的只有一个法国。
现状对俄罗斯来说就是不管他们是否看得起中国,但中国已经是他们唯一能抱紧的大腿了。
中俄这一轮合作就算不能为中国企业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实现的,那就是中俄在远东的基础建设水平会大幅度提高,这可以至少为中国争取来一个比较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地。
俄罗斯能够给我们出口的可不仅仅是石油与天然气,除了能源以外,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未来都会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供应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只要俄罗斯摆正心态,他们也一定能从中国这边获得欧洲给不了他们的东西,比如说先进的机加工产品、半导体、电子设备等等。
这些领域中,中国最弱势的是半导体,但也只是在这一领域比不过美国与韩国罢了,和美韩之外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半导体技术也算是独步天下满足俄罗斯那点需求绰绰有余。
最后我想说啊,普京的时代是否落幕?我想现在可能一时半会还没这么快揭晓答案,因为俄乌冲突仍在进行,俄罗斯官方最近也第一次以“战争”来称呼这场发起自2022年2月的军事行动。
眼下就算普京想要退休,俄罗斯国内各派也不会这么容易就放他退休,因为战争仍在进行,必须要有人来领导,就算领导者什么都不做,也至少要在台上以一个负责任的形象存在,普京是绝佳的人选,他在2014年之后已经实质性拥有了近乎独裁者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在俄乌冲突之后总体上也是被加强的。
但在战争结束之后的未来,普京的权力可能会没有今天这么稳固,与中国的深度合作,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中国影响下的大经济开发,这可能会给俄罗斯带去深远的影响,俄罗斯国内的那些与石油寡头没有关系的可怜人,他们会突然发现原来除了西方,他们还有另外一条出路只不过很多年来没有被尝试过。
而为了与中国合作,普京当局也必须打压国内一些保守的反对者派系,这同样会改变现在的俄罗斯政治生态,这一系列事件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我想恐怕不会亚于苏联解体。
那么在这之后总要有人为这个时代落幕画上句号,普京生于1952年,作为一个政治家来看其实也不算年轻了,而梅德韦杰夫是一名60后,目前年龄处于一名政治家的黄金时代,如果能够抓住机会他以后自然大有可为。
梅德韦杰夫访华一事,既是他个人政治资本的积累,也代表了俄罗斯国内大政方针的一次重大调整。
在战后,如果普京下台,那么落幕的不仅仅是普京的时代,不仅仅是普京统治俄罗斯的时代,还有俄罗斯作为苏联政治衣钵的继承者,以仅次于美国的强权国家存在的时代将在未来落幕。
但对梅德韦杰夫来说,他们这代成长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客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恐怕再也看不到俄罗斯的复兴了,甚至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恢复到千禧年时期那种水平都非常艰难。
而在普京之后,恐怕也不会再有一个俄罗斯领导人拥有普京这样强大的权柄,历史上俄罗斯这个国家因为糟糕的外部环境,他们一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来扮演近乎独裁者的角色。
这是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政治传统,以及他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下为了生存做出的选择,但现在仅仅是在表面上扮演这样一个角色都非常困难,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重新认清楚自己的身份,这是俄罗斯未来最重要的事情,后俄乌冲突时代后的俄罗斯,如果还不能认清自己已经衰落的事实,他们一定会迎来再一次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