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简称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分别从归属、分类、工作任务3个维度全新定义治疗师。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文件显示,关于康复治疗师的归属、分类和工作任务,本次详情调整如下:
康复治疗师和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从“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的转移到了“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中,归属于康复矫正服务人员大类。
由此引发广泛关注与康复治疗师热议。
很多从业的康复治疗师无奈地表示:“辛辛苦苦学几年,原来是个服务员。”
虽然大家并没有看不起服务员,也没有对职业贵贱进行歧视,但是让几乎所有康复治疗师意难平的是,一夜变服务员,真是好笑!没有未来了。
还有很多网友吐槽:“感觉被骗了一样,我们当初是要学医的,分数报哪个专业不够?现在被划到护工队伍中了?”
“本身这个专业别人就看不起,这样分类,更让人瞧不起。”
“看到归类里盲人按摩都是和乡村医生一样的级别,而我们专业学了这么多年,啥都不是,可悲可叹可气可笑至极!”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很多学康复医学的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康复治疗师们,以及正在从事康复治疗的康复师们,似乎都感到了身心疲惫,一下子就泄气了。
甚至一度消极地认为“取消康复专业迫在眉睫!”
回顾我国康复医学发展历程,姿势动能负责人孟生总结为“在中国目前的状态是起步晚、认知低、定位模糊。”
起步晚:中国虽然在90年代就有开办康复相关的专业以及研讨学习班,但是真正的发展起点还是在2008年,在这一年之中奥运会的申办,奥委会对于康复人员专业的要求是康复以及健身发展非常重要的促进点。
其次是汶川地震的伤员牵动每个国人的心,对于他们的康复工作卫生部于当年发布了七个与地震相关的文件,涉及到康复医护工作,包括后面的大力兴建康复医院这很大程度上也开启和促进了康复的发展。但这些仍然无法弥补康复起步晚的事实。
认知低:一个仅仅发展十几年的行业领域,导致病患或者对于康复有需求的消费者,对于康复本身的认知是极为模糊的,因为他并不知道身体需要康复,这导致病患找不到康复师,康复师科室里来的大都是刷医保来按摩的老年人。
认知低不仅是对于病患而言,对于广大的医疗行业从业者,康复的认知也是较为混乱的。
国外的医院是家庭医生判断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专科医生或者康复师的推荐,而国内缺乏家庭医生这一环节,大多是病人自行前往门诊,这个时候选择科室是比较盲目的。门诊根据病人情况推荐相应专门科室。
和康复有关问题的病人往往会直接被要求前往骨科,而骨科医生在影像学检查后告知患者并无问题的情况下,往往缺乏转诊康复科的建议。
因为医疗人员对于康复的认知模糊,导致虽然大型医院在政策要求下设立康复科室,但是科室本身存在感较低。
定位模糊:康复师和医生是有区别的,最为明显的就是没有开具独立处方的权利,而多数进行康复学习的本科生,在学习完毕授予的学位也非医学学士,而是理学学士。
这导致了康复从业者的从医范围被限制,职业的上升空间也被极大压缩。一个医院康复科室的兴衰往往和医院领导层对于康复的认知和重视有极大关系,这就需要从职业资格认定上,对于康复从业者进行重新的规划。
1989 年我国在职业院校中才正式地建立了“康复技术”这一专业。而直到 2001 年,南京医科大学开设“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后,才填补了我国高等院校中没有康复治疗相关专业的空白。
有论文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我国已有 156 所本科高校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在各地高校纷纷开设这一专业的同时,我国康复治疗教育的课程名称、课程门数以及学时数缺乏统一标准,不够规范。
丁香园发文指出,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 年版)》(公示稿)中,针对康复治疗专业的职业划分,也仅仅只有“康复治疗师”这一条,没有对这一领域的职业分类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和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此造成的显性结果就是,此次国内的划分将其划分为健康、体育和休闲服务人员,等同于进一步限制和弱化了康复从业者的职业范畴。如果将康复从业人员划为服务人员,等同于让康复人员和按摩师更为接近,和医生距离变得更远。
限制和削弱了康复一职业的工作范畴,让康复师在社会中变得形同虚设,等同于政策性的造成了亚健康阶段专业人员的缺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康复师治疗的手段只剩下按摩推拿,那最终结果就是康复师等于按摩师。这有可能会导致康复服务稀缺化、奢侈化,专业的康复服务无法纳入公立医院和医疗保障范畴中,导致老百姓遇到肌骨疼痛和不适只能忍着,忍到变成了疾病问题,如腰间盘突出或者关节炎再进行手术治疗。
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最终的职业划分是这样的,对于仍在初期的康复领域的整体发展是非常负面的,对于社会影响也是负面的。
很多康复治疗师留言,选择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是因为这个岗位神圣而伟大!
尤其是对于孤独症儿童、脑瘫儿童、发育迟缓儿童来说,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一旦本来地位低下、工资收入并不高、不被国家认可的康复治疗师和特教老师被划为服务人员,那么其流失率必然会大大增加,这些特需儿童的康复训练也必将走更多的弯路,加剧两者矛盾的激化。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康复治疗师,这个世界会怎样?
特殊群体无法融入社会,家长们没有方法技术和精力,很多特需群体和障碍人士及儿童被流浪弃养,他们被欺凌,被侮辱,因为他们的孤注无力,激发出人性的恶,那么社会将是怎样?
所以,我们在关爱特殊群体的同时,更应该对康复治师们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
也有很多康复机构呼吁,相比受到社会关注支持和鼓励,康复治疗师们真正渴望是官方明确康复治疗师们的行业及岗位定位,这是对康复行业的认可,更是对康复治疗师专业的肯定!政策制度是职业发展的基层建筑物,对于一个职业合理的政策规划关乎专业领域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对于本来处于弱势的康复治疗师的肯定和制度保障尤为重要和必要。
【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原创最深度的娱乐影视评论,时事热点解读,家庭教育分析与心理咨询。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