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晓峰先生在2020年的一幅写生创作。在这个千年古刹的藏书阁院墙上,生长着一棵参天绿檀。在北方严寒的空气中,它褪去层层绿叶,显露出铮铮铁骨。每一支树杈的最末端,如钢针般刺入凛冽的晴空。这幅画,令人想起今年获诺奖的韩国女作家韩江的几句诗:
无论何时
树木都在我身边
连接着我和天空
树梢 细枝 叶子
即使在我最懦弱的时候
在我的心破败褴褛之时
在我凝望它之时
它凝望着我……
在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多次长久地站在这棵树下,从那盘根错节如鹰爪般死死扣住岩石缝隙的根部开始慢慢向上看,似乎魂魄也沿着沧桑的树干,一直向上,向上,最后通过细小倔强的枝叉,连接到了天空……
其实在这样的古寺里面,这样的古树几百年以来,享山泉之滋润又吸收日精月华,必已灵气能量兼具,人只要谦卑寂静地凝望着它,即可得其能量场之感应,体认自然神谕,领会自己心中本有之天道。
这棵檀树根部形态极其复杂,不亚于米开朗基罗雕塑中大卫的头发。而且由于其身处寺院众树围合之中,阳光透过细密枝桠间缝隙不规则地洒在凹凸皴裂的树根上,更增加了光影色彩表现的复杂与难度,唯有具备寂如死水的心境和虔诚信仰的精神方能驾驭。
作者谈到:“在画这棵树根的那几天里,我似乎神游到了佛罗伦萨城郊的那些小教堂,在密闭的小禅房里与安济里科一起,慢慢画他心中的耶和华……”
“这座藏书阁的石砌墙基部分,也有着古朴的时光痕迹,遥想当年僧人工匠们或就地取材,或远道运输,大小材质略有差异的石料被错落有致地契合在这堵墙上,又被日晒雨淋泉润渍刷,呈现了不同层次灰度的冷暖色相,又被稀疏的阳光再次赋予了微妙差别的明度……当你凝望自然造化之万千物像时,不由感慨自我的卑微渺小,把这个小我献身于表现自然的艺术,幸哉?善哉!
“那些努力伸向天空争取阳光与空气的细枝,那些拼命扎入石缝吸取水分与养料的虬根,那些对抗着强风与重力的沧桑的树干,无不共同倾诉着一个强大的意念,也就是叔本华哲学的生命意志。万事万物,一粒种子,一只猫,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就要完成这个生命的过程,在这个生命意志的驱使下,长大、完善、丰满,与世界发生能量的交换,获得自己的生存体验,然后安静地沉思、寂灭。每一个分子原子带着它自己的意志,再转入山川河流树木走兽的永恒轮回之中……”
背景的天空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灰白色,给人一种寒冷、寂静的感觉。天空与树枝的交汇处,画家运用了柔和的过渡,使得画面更加和谐统一。画面中没有出现人物,这种无人之境的描绘,更加突出了古刹的静谧与孤寂。
从绘画技法上看,李晓峰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对细节的把握十分到位。笔触细腻而富有变化,色彩的运用也非常克制,主要以冷色调为主,营造出一种冷峻、宁静的氛围。画面的构图严谨,树木和建筑的布局合理,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视觉效果。
《古刹冬寂》不仅仅是一幅描绘冬日寺庙景象的油画,更是对时间和自然力量的一种沉思。通过这幅画,李晓峰成功地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悠远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古刹冬日的寂寥与沧桑、自然遒劲的生命力与忍耐。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更体现了其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李晓峰,(1969—)
山东省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2023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委员会先锋艺术家
CCTV《品牌中国》艺术顾问、客座教授
中国服贸委“国际文化交流卓越艺术使节”
作品入选:
中国国家画院“传薪•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中国文化出版社《近现代中国书画名家词典》
“融通丝路 共享未来”一带一路十年成果展(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国际委主办)
中日韩“B E S E T O美术节”北京特展(2024年)
日本东京都美术馆“第三十六回全日中东京书画艺术大展”(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