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当地30万余人脱贫,恒大集团树民企精准帮扶典范

极目新闻 2018-12-04 09:02:41

图为恒大扶贫团队抵达贵州

□楚天都市报记者朱泽

12月1日,是恒大集团精准帮扶贵州毕节三周年,恒大扶贫办2108名队员在乌蒙山腹地度过了此生最难忘的岁月。

通过成立扶贫办,派驻2108员工驻扎当地,与当地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密切合作,无偿投入110亿元,并采用铁军驻扎、易地搬迁、产业帮扶等系统举措,恒大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30.67万人初步脱贫,树立了民企精准帮扶的典范。

两千恒大铁军常驻乌蒙山

三周年了,恒大集团扶贫办常务副主任顾谦感触颇深。今年已经是他在毕节大方县扶贫一线奋战的第三个年头。

与他一同战斗在乌蒙山腹地的,还有他的2107名同事。“选拔队员的时候,很多人主动报名,只希望能来到数千里外的贫困地区一线。”顾谦回忆道。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结束后,恒大集团就成立扶贫办,当年12月1号确定帮扶对象: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随后恒大集团第一批扶贫队员抵达。

初到毕节,恒大队员第一项工作就是随同当地的政府干部一起下乡走访,了解情况贫困户的情况。

三年来,200多万公里的走访、与28万户贫困户促膝交心,各项综合帮扶举措的精准实施,他们将真情和希望带给贫困群众。

不是在走访贫困户的路上,就是在安置项目上督促进度。三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干部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他们已助力毕节30.67万人初步脱贫,已助力黔西县于2018年9月成功脱贫摘帽。到2020年底,还要助力毕节72.46万人稳定脱贫。

图为七星关移民安置区

易地搬迁助11万人圆安居梦

“规模太大了,一眼望不到尽头!”12月1日下午,毕节市七星关区风和日丽。39岁的搬迁户陈林站在营盘山公园上俯瞰恒大建设的七星关碧海阳光城项目,不禁连声感叹。

碧海阳光城是七星关区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速度最快、品质最好的一个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工程,陈林不仅在这分得一套崭新四居室,还在安置区物业公司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2016年6月得知恒大要给我建新房子的,2017年6月我就搬进来新房子了!”42岁的大方县小屯乡滑石村四宝组村民杨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这么快就能住上两层小楼房,而且还是精心装修、家电齐全,拎包入住。

恒大大方易地搬迁扶贫部负责人王坤告诉记者,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16年2月27日恒大第一批10个新农村和奢香古镇开工,到2016年12月30日,可安置494户、2000人的第一批10个新农村便全部交付使用,紧接着其它搬迁扶贫项目也同样快速推进,实现了易地搬迁扶贫领域的“恒大速度”。

三年来,恒大集团计划投入44亿元,在毕节10个县区建设12个移民搬迁社区及50个新农村,解决毕节市5.2万户、22.18万贫困户的移民搬迁。截至目前,毕节全市已经有近11万人像陈林一样,在恒大帮扶下圆了安居乐业梦。

产业帮扶夯实脱贫致富根基

“恒大没来之前,我们就只是在老家种地务农,基本没有什么钱。”恒大幸福二村014号王龙祥、饶贵云夫妻最开心的,不仅仅是搬入新家实现了安居梦,还有夫妻俩各自都能找对赚钱的工作。

乐业才能更安居。王龙祥说,现在他们夫妻俩通过恒大分给自家的2个蔬菜大棚,不仅每年年底能领到分红收益,妻子饶贵云现在还在蔬菜大棚上班,每个月有一两千元的务工收入,子女寄宿学校,新房子腾出来的房间,还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做家庭小旅馆,收费标准是80元一晚,通过乡村旅游等配套产业持续增收。

恒大集团结合自身优势,在当地的支持下,精准把握帮扶的核心——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是实现永久脱贫的基础。

针对乌蒙山区独特的生态、气候,恒大投入57亿元,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帮助20万户、70万贫困人口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每个贫困户配备至少两个产业项目,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解决了农户“不知道种什么、不知道种多少、不知道怎么种、不知道卖给谁”的根本性问题,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1 阅读:28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