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生于唐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卒于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享年61岁。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仙”。很多穿越剧中都会大量引用李白的诗作,足见其影响力之巨。李白一生游历了大量的山川河流,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美景与珍贵友谊的深情吟唱,也有对个人抱负与怀才不遇的热烈抒发。他的诗歌以狂放不羁、想象奇绝著称,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初露锋芒关于李白的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为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说为四川江油。幼年的李白随父迁居四川,自小受到良好教育,酷爱读书,尤其喜爱《六经》及诸子百家之言。少年时期的李白,已经展露出过人的才情。
20岁左右时,李白游历到渝州求见书法家和文学家李邕。因李白不拘礼节,交谈中口不择言,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并提前离席。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表达自己不满态度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此诗完美诠释了李白踌躇满志、狂放自傲、志向高远,不受世俗条框束缚的性格特点和不羁人格。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名远扬成年后,李白不愿受科举束缚,选择了云游四海的生活方式,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静夜思》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首诗简洁而深情,表达了旅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公元725年左右,李白游历了庐山,被庐山的景色和瀑布所震撼,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作《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同年,李白在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描绘天门山雄奇景象的七言绝句《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公元730年左右,孟浩然从黄鹤楼出发前往扬州,李白为其送行,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意和对离别的不舍。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政治失意公元742年,李白因道士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院,一时风光无限。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并不适合这位性情中人,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最终导致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
《行路难》系列诗作,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行路难》共有三首,这里选择被引用最多,最为人熟知的第一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李白个人的抱负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通过宴饮的奢华与内心的苦闷形成鲜明对比,随后借用自然景象比喻仕途的艰难险阻。即便如此,李白依然对未来抱有希望,坚信终有一天能够突破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
漂泊晚年离开长安后,李白开始了更加漂泊不定的生活。他游历了更多的名山大川,与友人饮酒赋诗,纵情山水之间。这一时期,他的诗风更加豪放,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将进酒》是这一时期的名作,展现了李白的豪放个性与对人生的旷达态度。这首诗以豪迈的气概,表达了李白对人生的豁达看法,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传统价值观的某种超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总结李白的诗歌,以其雄奇的想象力、豪放的风格、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擅长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音乐美,令人叹为观止。
李白的一生,是对自由的追求,对美的热爱,对理想的坚守。他的诗,如同他的人生,充满了浪漫与激情,同时也承载着孤独与忧伤。李白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诗歌跨越时空,触动着每一个渴望自由与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