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于2月14日(周五)上午10时,召开“迎两会·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主题是“全面深化检察改革的进展和成效”,通报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全面深化检察改革工作进展,发布检察改革典型事例。最高检院领导、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将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发布会现场文字实录: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 童建明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 童建明: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按照这次新闻发布会安排,我先通报全面深化检察改革的进展和成效。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以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为主线,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狠抓中央部署的涉检改革任务落实,以改革为动力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在推进检察改革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统筹改革任务,明确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督导检查,深化理论研究,组织评选改革典型事例,《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已形成45项制度性成果,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与全面深化改革同频共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坚持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持续健全检察机关服务大局制度体系。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年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75万余人,提起公诉163万余人;依法不批捕38万余人,不起诉40万余人。会同最高法、国家安全部等制定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会同最高法、公安部制定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工作意见,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8万人。完善涉黑涉恶案件挂牌督办、统一把关等办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
健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机制。建立检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运用法治力量稳预期、强信心。会同最高法制定实施办理洗钱、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等司法解释,更加有力惩治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逃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犯罪。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完善执法司法协作机制,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监管秩序犯罪2万余人。健全保护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机制,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万余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200余件。协同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机制,配合健全反腐败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机制。
健全服务保障改善民生机制。健全检察环节信访工作法治化机制,全国检察机关涉检信访、涉检重复信访数量实现“双下降”。协同全国总工会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积极促推专门学校建设,已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与公安部、民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完善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意见,推动“一站式”办案区建设,防止对未成年人造成“二次伤害”。推进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全国13个省级检察院、一半左右的市县级检察院与民政、教育等部门建立了救助衔接机制。
完善涉外检察工作体系。首次召开涉外检察工作会议,出台加强涉外检察工作意见,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等多边检察合作机制。会同外交部、司法部等规范刑事司法协助程序,依法办理刑事司法协助案件290余件。
二、立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是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主体框架,也是检察工作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基本格局。我们坚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宪法定位,不断完善工作制度机制,推动各级检察机关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
以构建刑事指控体系为基础,完善刑事检察工作机制。会同最高法、公安部等制定实施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庭前会议两个规程,规范证据收集、审查、运用工作。会同公安部制定实施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工作规范,持续推动协作配合机制实质化运行,监督侦查机关立案、撤案9万余件,追加逮捕1万余人、追加起诉5万余人。健全刑事执行检察“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加强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对提请、决定或者裁定不当的,提出纠正意见1.8万人次。
以加强生效民事裁判监督为重点,完善民事检察工作机制。加强跟进监督和上级检察院接续监督,规范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办理,加强同级监督。完善虚假诉讼监督机制,督促依法纠正虚假诉讼6000余件,起诉虚假诉讼犯罪800余人。
以强化行政诉讼监督为重心,完善行政检察工作机制。会同最高法院健全再审检察建议机制,规范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工作。出台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指引,进一步完善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依法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900余件,对被不起诉人应受行政处罚的提出检察意见16万余人。
以推动检察公益诉讼立法为牵引,完善公益诉讼检察机制。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实施10年来,履职范围涉及14个法定领域,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0余万件,其中2024年立案办理15万余件。最高检正在配合加快推进检察公益诉讼立法,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加强对检察权运行的制约监督,检察机关公正司法体制机制更加规范
我们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推动检察机关办案全过程各环节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修订《关于人民检察院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追究条例》,完善责任体系,明确职责权限,健全责任归属、认定和追究机制。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完善检察官惩戒制度,推动落实司法责任制形成闭环。
健全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和质量管理机制。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取消对各级检察机关的不当考核,构建以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宏观管理为统领,业务部门自我管理为基础,案管部门专门管理为枢纽,相关部门协同管理为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化检察业务管理体系,以高水平管理促进高质效办案。完善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案件质量检查评查等制度,首次组织对最高检本级办理的所有案件开展质量检查评查,以此带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引导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上来。
健全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一方面,完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和规范人民监督员、公开听证等工作。健全接受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等履职制约机制。另一方面,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出台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申诉案件反向审视工作办法,建立判决无罪案件和刑事申诉案件反向审视制度,以反向审视督促依法履职。严格执行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健全应录尽录、常态化甄别核查、案件倒查、追查通报等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倒查核查处理处分检察人员236人。
四、聚焦提升综合素能,检察队伍管理和能力提升机制更加优化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勇于自我监督,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检察机关自身建设。完善检察机关抓党建带队建促业务机制。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建立政治素质考察制度,突出政治能力培养。着力提升业务素质,引导检察人员正确运用法律政策,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检治检,持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深化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推动完善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共有29个省份开展了遴选工作,上级检察院从下级院共遴选检察官550余人,上级检察院人员到下级院初任检察官共220人。出台检察官助理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加强中长期职业规划,建立分阶段培养机制。
创新“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法学名师进检察”机制。200余名检察实务专家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1所高校授课220场,听课师生2.2万余人次;106名法学名师到检察系统授课,共同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化科技强检、数字检察战略。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技术工作的意见,完善“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机制,有序推广运用680余个法律监督数据模型,涵盖全部检察业务条线,数字赋能作用日益凸显,法律监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检察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坚持守正创新,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检察改革,健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制度机制,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