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采收那些事儿:效率与规范
在农村,每到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忙得不可开交。就拿孜然来说吧,这可是一种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的农作物。孜然这种植物,它根系比较发达,茎是直立的,叶子细长细长的。它特别适应干燥的环境,在我们国家的西北地区种得比较多。那边的地形大多是广袤的平原或者是高原,土质比较疏松,日照时间长,这可太适合孜然的生长了。
不过啊,这孜然采收起来可没那么轻松。就拿一些地方来说,以前的采收方式那叫一个慢。我有个朋友,他在甘肃平凉有个小农场,以前采收孜然的时候就特别头疼。他告诉我,以前采收孜然的时候,全靠人工一把一把地摘,那几天啊,大家天不亮就得起床,简单吃点东西就往地里赶。因为孜然这东西,它的果实要是熟透了不及时采收,就容易掉到地上,然后就没法用了。要是采收早了呢,又会影响孜然的品质和产量。
我就问他,采收的时候一天的工作量大概是多少呢?他说啊,要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在天气比较好的时候,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能采收大概20来斤新鲜孜然。可是这采收过程中,因为没有好的工具,很多孜然都被不小心碰掉了。而且不同的孜然品种,采收难度也不一样。比如说有一种比较矮小的孜然品种,因为植株矮,采收的时候工人得弯着腰,没一会儿腰就酸得不行了。还有一种植株比较高的孜然品种,虽然不用弯腰太多,但是因为植株高的话,上面的果实不好够到,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后来啊,听说有个地方的农民用上了竹制梳收工具。我就好奇这竹制梳收工具到底是啥样的,怎么就用起来了呢。
我专门去了解了一下,这个竹制梳收工具,它的构造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形状有点像梳子,但是前端是可以弯曲的。在采收孜然的时候,工人拿着这个工具,轻轻一梳,孜然果实就落下来了。这可比以前一把一把摘可快多了。
我再去看我朋友那边的情况,他听说了这个工具之后也试着用了一下。用了一个星期后,他就发现不一样了。以前雇5个人采收孜然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3个人用这个竹制梳收工具,只用三天左右就能完成。而且采收效率提高了,损失反而减少了。以前因为人工采收,孜然的损失率能达到10%左右,现在用这个竹制梳收工具,损失率降到了5%左右。
其实啊,不仅仅是孜然,还有很多农作物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说在华北地区的玉米。有个石家庄的网友分享说,他们家种了一亩玉米,以前收割的时候,全家老小齐上阵。因为玉米的穗子比较高,拿镰刀收割又累又不方便。一个熟练的农民割一垄玉米大概需要15分钟,一天下来累得够呛,一亩地还割不完呢。可是后来有了玉米收割机,那速度就快多了,几个小时就能收割完一亩地。
还有在华南地区的甘蔗也不例外。甘蔗长得又高又粗,以前采收的时候,要用刀把甘蔗砍倒,然后再一节一节地砍掉梢部。这个过程很费时间,而且如果不小心的话,还容易伤到手。有一个广西的蔗农说,他以前采收甘蔗,一天最多能采收50根。要是遇到下雨天,速度就更慢了。后来听说有一种新的采收工具,可以快速砍伐甘蔗并且同时切割梢部,这个工具用了之后,他一天的采收量能提高到100根左右。
再说说不同品种之间的对比吧。就像我们在采收的时候提到的孜然。有一种孜然品种叫野生孜然,它的生长比较随性,采收的时候要比普通种植孜然难一些。因为野生孜然植株分布比较分散,而且周围可能还有一些杂草,采收的时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寻找。还有一种紫色的孜然品种,它的果实长得比较紧密,采收的时候需要更细致,不然容易损伤果实。
再比如说在云南有个小村落,种的有三种不同品种的茶叶。一种是龙井43号,茶叶比较嫩,采摘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而且采摘的周期短。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一天能采摘两斤左右。还有一种是大叶种普洱茶,茶叶叶子比较大,采摘起来相对快一点,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能采摘三到四斤。但是在加工的时候,这种茶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酵。最后一种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云南本地品种,它的产量比较低,而且采摘难度大,一天的采收量可能只有1斤左右。但是这种茶叶因为比较稀少,市场上有很多人喜欢喝。
在我们农村这些地方的采收,都和地域、地形有很大的关系。在地势平坦的农场,大型机械可能好施展;但是在山地或者丘陵,就只能靠人工或者一些小型的工具了。
回过头来看孜然的采收,有了这个竹制梳收工具之后,效率大大提高了。如果按照以前的方式,一个月能采收完的地里孜然,现在可能半个月就能完成。这对农民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而且这个竹制梳收工具的推广,也有助于保护孜然这种作物在当地的种植和传承。毕竟采收效率提高了,收益就有可能增加,更多的农民就愿意继续种下去了。
那大家想想看,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是不是还有很多像孜然采收工具这样被忽视,但却能给农民带来巨大帮助的小发明小创造呢?这些小发明可能就来自于农民自己的日常经验和智慧,它们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实实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好东西。我们应该怎么去发现和保护这些来自民间的农业智慧成果呢?
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不同的品种,采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从华北的玉米到华南的甘蔗,从甘肃平凉的孜然到云南的茶叶。每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都是一部充满了农民汗水和智慧的奋斗史。而采收效率的提升,不仅仅是工具的改变,更是对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优化。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地方。
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地区,有没有类似这种因为一个新工具或者新方法而改变农作物采收效率的事情呢?是怎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