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中,苏护竟然是给脸不要脸的人,竟然主动升级矛盾,甚至叛国!
纣王想娶苏护的女儿为妻,但他却不同意。苏护不但不同意,还给纣王讲了一堆大道理,甚至侮辱纣王像个昏君。纣王果然是个心胸开阔的君王,他宽恕了苏护的罪行,并且让他返回冀州好的带着。
某种角度上说,纣王将苏护赶出宫,命他返回家中反省。本来,短时间内苏护没啥事,然而他却自以为聪明,没事找事,自己作死。
苏护在离开朝歌城的时候,他在城门上写下一行字,大致意思是他从现在开始就反对纣王,不再是商朝的臣子了。这是极为严重的犯罪,在如今的说法中,可算作叛国罪。
看守的士兵看到这些字后,都吓坏了,他们急忙向纣王报告此事。
一名士兵报告道:“臣在午门上看到来自冀州的苏护在墙上写了一首反诗,小人不敢隐瞒,请陛下裁决!”他们将写有诗句的纸递到御案上。纣王一见,大骂:“这个贼子太无礼了!朕以至高的德量不杀小人,还特赦他返回国土;可他竟然在午门上写下如此辱骂朝廷的诗,罪孽深重,无法宽恕。”
于是他下令宣殷破败、晁田、鲁雄等人,统领六军,朕亲自征讨,必定消灭他的国家。
当驾官传令将军鲁雄等人一见面,不久鲁雄等人前去朝见,礼节完毕。纣王说:“苏护背叛商朝,在午门上题诗,极度侮辱朝纲,极为可恨,法纪难以容忍!你们统领二十万人马作为先锋,朕亲率六军讨伐他的国家。”鲁雄听后低头沉思:“苏护乃忠良之士,素怀忠义之心,为何会犯错触怒天子?
若陛下亲自征讨,冀州必遭灾难!”鲁雄便俯伏奏道:“苏护得罪陛下,何必劳驾亲征!况且四位诸侯王都在都城,尚未回国。
陛下可派一两路军队前去讨伐,将苏护擒拿归案,明正其罪,自然能显示出讨伐之威,何必亲自远赴他乡?”
纣王听了鲁雄的话,问道:“四位诸侯王中谁可以征伐?”费仲站出来奏道:“冀州是北方崇侯虎的地盘,可以派遣侯虎前去征伐。”纣王立即准许执行。
鲁雄在一旁思考:“侯虎是个贪婪、卑鄙、残暴之人,他率兵远行,所经之地必受屈辱,百姓如何安居?而现在有西伯姬昌,他仁德四布,忠信素有口碑,为何不推荐他?或许能两全其美。”纣王正在思量,最终准许了鲁雄的奏疏。
特旨命令两位侯爵持节钺,独自前往征伐。使者拿着诏令到显庆殿宣读。只见四位镇守诸侯与两位侯爵正在宴会中尚未散场,突然传来消息:“有旨意下!”大家不知所以然。传令官说:“西伯侯、北伯侯,接旨。”
两位侯爵上前接受诏令,跪听宣读:诏书上说:“朕听说‘君命召唤,不须等到驾临;君命赐死,不敢违背命令。’此乃彰显尊卑之分,体现君主的任命权。如今苏护不守礼法,傲慢无礼,在皇宫内公然违逆君王,已破坏礼法纲纪;虽然朕宽恕他返回国土,但他毫无悔改之意,竟敢在午门上题下如此的诗,心安理得地背叛君主,此等罪行不能宽恕。特赐姬昌等人持节钺,自行处理,前去惩罚他的逆行,切勿宽容放纵,必须惩罚他的罪恶。现特诏命你们前往,务必认真履行任务,谢恩!”
传令官读完,两人谢过恩典后起身。姬昌对两位丞相和伯爵说:“苏护尚未进宫朝见君王,而诏书中却提到‘在皇宫内公然违逆君王’,不知此言何从而来?而且苏护一直是忠良之士,屡有战功,他在午门上题诗,必定有别的原因;天子何故听信忠臣之言,要讨伐有功之臣?恐天下诸侯不会服从。希望两位丞相明日朝会时向君王请示详细情况。苏护犯何罪?若他的言行确有不妥之处,方可追究。若他的言行无可指责,应当予以制止。”
比干说:“西伯侯的话很合理!”崇侯虎在一旁道:“‘纣王是商朝的天子,他说的话就是法律,谁敢不听?’。如今诏书已发布,没人敢违背天子的命令!更何况苏护在午门上题下反诗,这就是证据,天子不会无故引发如此纷争。
如今八百诸侯都不遵守君王命令,任意妄为,君王之令将无法在诸侯之间执行,只会引发混乱!”姬昌说:“虽然你所言有理,但你未曾考虑到纣王只是给我们颁布任务,但最终决定权还在纣王,而不是我们。
崇侯虎说:“但是天子的命令已经传下来了,谁有胆子违背?如果不按照纣王的命令作,那就是欺君叛国的重罪,你能承担的起吗?”姬昌说:“既如此,你可以率兵前往,我将随后赶到。”当时众人各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