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受爱”,婚姻会因此而不同

北苏 2022-10-24 13:51:40

北苏,心理咨询师,专注婚姻与情感,用心打造每一篇情感专栏,带你遇见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情感关系。

01

每个走进婚姻的人,都会无意识地带着一个误区:婚姻是幸福的结局,走进婚姻后自己会爱伴侣,自己也会得到伴侣的爱。

为什么说这是对婚姻认识的误区?这其中忽略掉了很重要的一步。

婚姻幸福的前提是,这份幸福是需要经营的;在自己爱伴侣、伴侣也爱自己的同时,自己是要懂得如何智慧地付出爱的,并且也要能够真正感受得到爱的。

正是因为把婚姻幸福想得太“理所当然”,把爱和被爱想象的太“应该”,婚姻才会更容易出现矛盾、失望和危机。

常常会在咨询中听到“他如果爱我,就应该在乎我”,“作为夫妻,他不应该懂得多为我想想吗?”,“他怎么不考虑我的感受,他这样做不就是不爱了吗?”

站在说话者的一方,好像的确如此,两个人是夫妻,是带着承诺结合的伴侣,对方应该对自己好,对方应该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方应该看重且懂得满足自己的需要。

站在夫妻双方的角度,一方有感受有需要,另外一方同样有感受有需要,如果婚姻的要求是让另外一方放弃或者妥协他的感受与需要,只有一个人满足的关系就会失衡,就会埋下“隐患”。

02

走进婚姻的个体需要明白一点: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结合之后的两个人仍然是自己,婚姻里就有了三份需要,“我的需要”、“你的需要”、“我们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需要被满足的部分,婚姻关系也有需要被满足的部分,这三部分都是不可被忽略的,这三部分又是需要尽可能去满足的。

所以当婚姻中的一方在自我的需求上,过多地要求另一方给予满足时,另外一方的需求就会被忽略、被压抑,这与他对婚姻里的需求发生冲突,他就会对婚姻开始有失望,他对婚姻的失望又让他从内在开始疏远伴侣与婚姻的需要。

这好像就要求婚姻里的人不要向另一半索要太多,别拿出太多的“应该”要求对方,在给予对方一些空间的同时,还要去满足对方的需要。

这又会让自身很难接受理解,又让自己对婚姻开始失望,也让两个人多出很多矛盾和距离。

这常常是咨询中的难题,是很多来访者想不通的地方,又是来访者想不到方向找不到办法的地方。

既想让自己的需求满意,又不能让对方觉得不舒服;既想让对方对关系满意,又觉得只有自己付出太委屈。

其实,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不在外在,不在如何让对方转变,不在如何让自己转变满足对方,而在于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03

回到第二段开头提到的“我的需要”,“你的需要”,“我们的需要”这部分,可以看见每个个体在关系里都有着自己的需要,这部分需要在关系中往往被外放到对方身上,这就是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婚姻里的人,需要学会为自己的需要与感受负责,要懂得并且试着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有三点好处:

第一,可以让个体在关系里都更加的内求,不再过度地要求另外一方,给关系更多的空间,给彼此更多的尊重与理解。

第二,可以让个体内在更稳定更成熟,并因此让个体以更好的状态回到关系中,给关系注入更有爱的影响,让个体与婚姻关系都去到更和谐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个体的内在与外在是一致的、是需求能够更多被满足的,是对关系有爱且满足的;在这个状态里关系是和谐的,关系里的另一方也是更容易被尊重且被满足的。

第三,可以让个体更容易感受到爱,在同样的关系里更容易感受到幸福,也让婚姻里更多有爱的一面被发现,让婚姻充满正向的互动。

04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也是常常真的没有被重视的。

因为忽略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就总是容易把自己的需求投注在别人身上,就会让个体在婚姻里总是陷入“应该”的困惑之中。

“他应该懂我,他应该在乎我,他应该为我想想”,在这些埋怨之前,都有着忘我的付出。

把自己的需要投注于对方身上,就会忘我地投入和付出,以为由此会换来对方同样的爱与付出。

最后没有得到期待的对待时,所有的失望也都会变成对方的不是,让自身在指责对方的同时,也陷入无法自拔的委屈与埋怨中。

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需要做到三点:

一,看见自己的存在,看见自己以独立的身份存在于关系中;

二,看见自己的需求,自己能够有意识关注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看见自己独立的一面,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看见自己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陪伴自己,给予自己。

例如,如果自己是需要爱的,就先学会自己爱自己;如果自己需要陪伴,就做自己最好的陪伴者;如果自己感觉不被安慰和理解,就先自己给予自己安慰和理解。

连接自己对自己的爱、陪伴、安慰和理解,连接自己的内在,连接自己的力量。

05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更和谐更亲近之后,个体的状态更稳定,个体在关系里可以更多地感受到爱,这对个体自身、对关系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变化。

当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很亲密、很被满足,向外在投注的就发生了变化,从“索要”的模式变成“给予”的模式,即便是同样给予爱,收获的却是给予爱带来的温暖和感动,而不再是不满和抱怨。

当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很温暖,充满疗愈时,个体的内在就会发生变化,从“失望”的模式变成“慈悲”的模式,同样是在爱人面前,看见的会是他付出爱的部分、值得感恩的部分,不再是他做的不够不好的部分。

与自己建立连接,就能够做到“感受爱”,让个体从一个在婚姻里盲目乱撞的状态,变成稳定又能发现爱的状态,婚姻会因此而发生改变,会因此而变得不同。

建立与自己的关系,也会练就个体“感受爱”的能力,对自己的关注与看见,对自己的满足与理解,会让个体自我滋养,又会让个体有能力去滋养伴侣,让滋养变成关系的主旋律,让爱在爱的影响中越来越亲密、和谐。

所以,想要给婚姻的幸福,想要婚姻给自己更多的幸福,就试着先与自己建立连接,学会且提升“感受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婚姻里幸福的动力源,让婚姻更好,也让自己更幸福。

0 阅读:28
北苏

北苏

情感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