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净利润超125亿,当年质疑京沪高铁的人成了笑话

历史有一林 2025-04-12 13:24:39

跟日本、法国等高铁先行国家相比,我国的高铁事业起步虽然较晚,但是发展速度之快却是史无前例,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4.8万公里。

在我国近200条高铁线路中,最赚钱的一条线路居然是投资金额最高的京沪高铁线。最近,上市公司京沪高铁发布2024年度财报预告,呈上了一份业绩炸裂的报表,震动资本市场。

业绩继续长虹

预计2024年,京沪高铁实现归母净利润125亿-130亿元,较2023年115.46亿元增长8.3%-12.6%。这份成绩单不仅创下疫情后利润新高,更以日均盈利3400万元的恐怖效率,彻底击碎了外界对高铁商业模式的质疑。

要知道,当年修建京沪高铁,质疑声不断。在基建投资回报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这条1318公里的钢铁动脉如何炼成"印钞机"神话?其利润密码中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智慧?

从财务数据看,作为中国第一条实现盈利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的盈利能力已形成稳定上升通道。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3.05亿、193.36亿、406.83亿,呈现深V型反转,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已达323.55亿,全年营收突破450亿希望很大。更值得关注的是利润质量,2024年净利润率预计达30.7%-31.9%,远超国际铁路企业5%-10%的平均水平,也同样吊打国内其他高铁线路。

当年京沪高铁总投资超过2000亿人民币,按照当前的盈利回本水平,在20-25年内收回投资成本,希望是非常大的。

京沪高铁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盈利水平,主要是源于以下几大结构性优势:

1、铁路沿线经济活跃

京沪高铁连接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贯穿京、津、冀、鲁、皖、苏、沪,三市四省的沿线人口总数高达3.5亿,辐射全国四分之一多的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高铁沿线客源充沛,商务出行需求频繁,源源不断的客流,正是京沪高铁能够实现盈利的基本盘,也可以说是京沪高铁最宝贵的资产。

2、效率不输飞机出行

自2011年6月京沪高铁开通后,两地列车的运行时间从过去的12个多小时压缩到现在的4个多小时,被人称为“陆地航班”。相比较飞机出行,高铁的旅程虽然更长了一些。但是,搭乘飞机一般要提前一个多小时到机场安检,而且安检比高铁站复杂。飞机出现晚点情况很平常,而高铁则更加准时,时间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机场一般在城郊,而高铁站很多都在市区。旅客乘坐高铁到达目的地后,无需再乘坐机场大巴或搭乘地铁回市区。高铁空间更大,乘客可以在高铁上更加自由地走动,体验上更胜飞机出行。

3、成本控制提升效率

京沪高铁自开通起,就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优化运输组织,采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将机车调度、设备维护等重资产业务外包,使营业成本增速显著低于收入增速。这种"轻资产+重网络"模式,让每公里运营成本降至167万元/年,仅为传统铁路的三分之一。

作为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的黄金通道,其年运送旅客超2亿人次,高峰期上座率突破95%。去年动态票价体系全面实施,商务座溢价率最高达300%,精准捕获消费升级红利。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至今,安全运营14年,没有出现一次安全事故。它的“赚钱效应”不仅体现在自己的财报上,也体现在对沿线地区经济的带动上。极大促进了长三角与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0 阅读:70
历史有一林

历史有一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