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少将救8万红军,开国后却被判枪决,主席:他是党的老朋友

昉风轻歌 2025-02-11 15:53:41

1934年,国民党少将莫雄,表面上是蒋委员长的剿共得力干将,背地里却是咱共产党安插在敌人心脏的卧底。这谍战片里的桥段,还真就在他身上上演了。

那年,老蒋在庐山搞了个高级军事会议,制定了个“铁桶计划”,吹得震天响,说要用十个月把红军一网打尽。

这会议,去的都是老蒋的心腹,莫雄也在其中。

会议上,老蒋把围剿计划说得那叫一个详细,兵力部署、行动步骤、武器分配,跟竹筒倒豆子似的,全抖搂出来了。

莫雄回到驻地,立马联系了他在军中的亲信,也是共产党地下党员的项与年,把会议记录的核心内容整理成情报,藏进一本字典里。

这字典可不是普通的字典,里面的内容用特殊药水处理过,得用特定方法才能显现出来,跟特务接头似的,贼刺激。

项与年接到任务,扮成个叫花子,牙都敲掉了,衣服破破烂烂,手里拿着那本藏着情报的字典,在国民党的封锁线里昼伏夜出,跟做贼似的,愣是把情报送到了红军手里。

毛主席、周总理收到情报后,立马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情报调整了红军的转移计划,也就是后来的长征。多亏了莫雄的情报,红军提前跑路,这才没掉进老蒋的“铁桶”里。

老蒋的“铁桶计划”扑了个空,气得脸都绿了,下令彻查泄密者。

莫雄为了不暴露身份,还得装作老蒋的忠实部下,这日子过得,真是如履薄冰。

其实,莫雄救红军的事儿,那可不是一次两次了。

1930年代,国共两党斗得你死我活,老蒋一个劲儿地“剿共”。

莫雄明面上是剿共急先锋,背地里却救了不少红军战士和进步人士。

他当广东南雄县长兼二十三区游击司令的时候,负责看押、审讯和处决红军战俘。老蒋觉得他可靠,殊不知莫雄早就跟共产党地下组织联系上了,他手下的队伍,实际上成了红军的情报站和物资补给站,经常偷偷摸摸地把武器、粮食啥的送给红军。

有一回,上级命令莫雄枪毙一批被俘的共产党干部,这些人里有不少是红军的骨干。

莫雄哪能下得去手啊,偷偷联系了几个心腹,制造混乱,让这些红军干部“越狱”了。

就靠着这种瞒天过海的招数,莫雄前前后后放了好几百个红军战俘和进步人士。

这些人后来有的成了重要的革命干部,有的又回到了战场上继续战斗。

老蒋对共产党那可是心狠手辣,下令说,谁要是敢放跑红军战俘,就地正法。

莫雄为了保住自己,有时候还得装得更积极“剿共”,这才没让老蒋起疑心。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曾经为国民党效力的官员,很多都被抓了起来。

莫雄因为之前的“剿共战绩”,被英德县政府列入了“清算名单”,差点就被当成反革命枪毙了。

关键时刻,古大存站了出来。

他以前跟莫雄打过交道,知道莫雄的底细。

他赶紧给英德县政府打电话,说先别动莫雄。

可地方政府不听,说证据确凿。

古大存没办法,只好找叶剑英元帅帮忙。叶帅一听,立马向毛主席汇报了莫雄的事迹,尤其是他传递“铁桶计划”情报,救了红军的事儿。

毛主席听后,大手一挥:“莫雄是党的老朋友,得给他安排工作!”叶剑英亲自跑到英德为莫雄辩护,把莫雄的秘密贡献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还给他作保。

莫雄这才沉冤得雪,后来还当上了广东省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

莫雄的故事可不是个例。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他这样的隐秘英雄还有很多,比如熊向晖,给胡宗南当秘书,一当就是十年,搞到了不少重要情报;还有潘汉年,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在国共对峙的关键时刻,多次化解危机,甚至策反了不少国民党高官。

他们虽然没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干,却在幕后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莫雄,一个国民党少将,冒着生命危险暗中支持红军,救了成千上万的战士。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得到了党的认可,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革命的胜利,离不开这些默默奉献的英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祖国也不会忘记他们。这篇文章重点是打造出积极又健康的网络氛围,里面没包含任何违反规定的东西,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

0 阅读:39
昉风轻歌

昉风轻歌

昉晓风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