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脱离”中国的图瓦:虽然国籍换了,却仍甩不掉中国的痕迹

史之春秋 2025-02-14 17:26:40

1921年动荡的国际局势,彻底改变了一片土地的命运。

一片曾经属于中国的土地脱离中国的管辖后,他们成立了自己地国家。

当二战爆发后,他们宁愿选择出兵帮助苏联,也不愿意帮助中国。

当年发生了什么?如今脱离中国的他们过得怎么样?

图瓦共和国

图瓦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的土地,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这里曾是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19世纪中叶,大清帝国已经积贫积弱,无力抵抗西方列强的入侵。

沙俄趁机对中国的领土虎视眈眈,不断蚕食边境地区。

1864年,大清被迫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这份不平等条约导致唐努乌梁海的部分土地落入沙俄之手。

然而,这仅仅是沙俄野心的开始。

随着时间推移,大清帝国的统治日渐衰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镇压革命派上,对西北边疆的控制力逐渐削弱。

沙俄抓住这个机会,开始插手外蒙古的独立事务,并将势力伸向唐努乌梁海剩余的土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俄派兵占领了唐努乌梁海剩余的土地。

此时的中国,已经失去了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面对沙俄的侵略行为,北洋政府并非完全束手无策。他们曾多次向唐努乌梁海派出收复军队,并取得了一些军事上的胜利。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北洋军队无法长期驻守该地区,最终导致实际控制权仍落入沙俄之手。

唐努乌梁海最终脱离中国是在1921年。这一年,苏维埃政权利用当地的亲苏势力,在该地区成立了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

虽然唐努乌梁海表面上正式独立,但其实它成为一个受苏联控制的傀儡国家。

而且片地区归属权也是流转的多个国家。

唐努图瓦的自救

在脱离中国之后,唐努图瓦的人民企图寻找办法能够脱离控制回到祖国。

当时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的首位领导人邓杜克,不愿看着国家和人民被这般摆布,毅然开启了一系列改革。

他先是宣布佛教成为本国国教,这一举措旨在强化本土文化的影响力,让民众找回文化自信。

而后又设法限制从苏联来的移居者,并与蒙古建交。

然而,这些合理的改革却严重触动了苏联的利益。

苏联全然不顾国际准则,直接出动军队,逮捕并处死了邓杜克。面对苏联如此蛮横的行径,唐努图瓦人民满心愤怒,却因实力悬殊,只能默默忍受,敢怒而不敢言。

到了二战时期,在苏联强大的压力之下,唐努图瓦无奈选择派兵参加苏联的卫国战争。

随着卫国战争的节节胜利,苏联在一起的打起了唐努图瓦的歪心思。这一次苏联想的是如何将唐努图瓦吞并。

卫国战争胜利以后,苏联不对给唐努图瓦施压,如果他们不加入苏联,苏联将会派兵攻打他们。

1944 年 8 月,唐努图瓦在苏联的施压下,被迫加入了苏联。

同年 10 月,苏联毫不客气地正式吞并图瓦,将其设为自治州,归属于俄罗斯联邦管辖。

此后,唐努乌梁海就被苏联紧紧攥在手中,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直到1991 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图瓦作为苏联体系下的一部分,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

1992 年,图瓦签署俄罗斯联邦条约,正式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现在的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但仍旧难以发展起来。

而且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唐努乌梁海的独立。

这片土地上,处处留存着中国的痕迹。

中国痕迹

唐努乌梁海地区,其独特的文化深深扎根于历史的土壤之中,即便历经岁月变迁,仍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宗教信仰上,当地民众普遍信奉喇嘛教,也就是藏传佛教。

尽管苏联统治时期,对图瓦的佛教展开了长达七十年的清洗。苏联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消除本土宗教文化的影响,加强自身的思想控制。

在那段日子里,寺庙被破坏,宗教活动被禁止,无数珍贵的宗教典籍和文物遭到损毁。

但是随着苏联解体,藏传佛教迅速复兴。这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复苏,更是当地民众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坚定追寻。

除去宗教上的认可,当地还一直保持着游牧传统。

谈及游牧传统,早在元朝将唐努乌梁海纳入版图之时,当地就逐渐转变为游牧民族。

千百年来,这种生活方式代代相传,直到今天,每逢夏天,当地人依然会住进蒙古包。

他们赶着牛羊,逐水草而居,在广袤的草原上,延续着古老的游牧文化。

图瓦不仅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游牧传统,还是有着一定相同的文化。

他们非常喜欢饮茶,茶在他们的生活中如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日常劳作后的小憩,一杯热茶总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满足。这种对茶的喜爱,与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

此外,当地还会举行春节的庆祝活动。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团圆、祈福等美好寓意。

图瓦人举行春节庆祝活动,在这些庆祝活动中,图瓦人们贴春联、放鞭炮、走亲访友。

尽管唐努乌梁海在历史上经历了诸多波折,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但从宗教信仰、游牧传统到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都清晰地展现出其与中国的深厚渊源。

结语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最辉煌的一环,如今在俄罗斯版图中挣扎求生,令人唏嘘。

信息来源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
史之春秋

史之春秋

欢迎大家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