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拒绝李白的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汽车白话号 2023-03-21 13:29:53

开元八年,渝州,刺史官邸外,一个叫李白的年轻人扔下他的诗篇,忿忿而去。

上面写着飘逸的毛笔字的纸张终究散落到了地上,守门的卫士有些奇怪,又有些愤怒:你个年轻人,哪来的那么大脾气,小心抓住你给你一顿暴揍。

大鹏

在好奇心驱使下,卫士捡起地上的纸张,还巴望着上面写的东西能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还好这个卫士有些文化,要不然对后世的研究者会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纸上赫然写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府里坐着的是渝州刺史,李邕。他冷笑着对身边人说,这年轻人,有才是有才,但是还太年轻,现在把他举荐出去他怕是连命都保不住,或许等他摸爬滚打几十年就明白什么是人生了。

二十岁的李白被拒绝了,他想拿着用自己的诗歌来干谒李邕,以此获得举荐,进入官场。去之前他满心自信,刚刚得到高官苏頲赞许的他正意气风发,期待着李邕对自己的夸赞。

可是,一个冷笑,毁了他所有的希望,直到这希望化成了愤怒,最终发泄在那首著名的《上李邕》中。

李白

可是,为什么他要找的人是李邕?他只是一个高官么?可是刺史级别的官员遍地都有,为何单单去找他?

往下看一看他的故事,你可能就能明白了。

背下整座图书馆?

历史上要是说谁比较有名,一般就会从他小时候干过的出人意料的事情说起。

李邕也是这样,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新唐书》里说李善注完《文选》以后拿给李邕看,李邕竟然能挑出许多错误,并且还写了一本带有自己风格的《文选注》,与父亲的书一同流行。

顺便提一下,李邕虽然不是“富二代”和“官二代”,但他是一个典型的“学二代”,家学深厚。上文提到的注《文选》的李善,就是李邕的父亲。而李善,自是不用提,稍微有点古文学常识的都知道,李善的注本是学习《文选》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

是不是觉得李邕太牛了,他居然能给许多学者一辈子都读不透的《文选》作注?这岂不是比李杜苏牛多了。

很遗憾地告诉你,这个故事是假的。李善自己在书中署的时间是显庆三年九月,李邕是二十年后出生的,李善写完书的时候,李邕还不知道在哪,怎么可能让他查缺补漏。

李善

但是别着急,这事儿是假的,但是有别的事儿是真的呀。接下来的这个事儿也足以证明李邕少年时有多强大了。

李邕刚成年时候,见了当时的内史,后来的宰相,“文章四友”之一李峤。他想看宫廷图书馆“秘阁”里面的书,于是就求李峤放自己进去,李峤虽然知道这小子从小就牛,但是秘阁那么多书,没个三年五载的谁能看完。一开始不打算同意李邕的要求,但是耐不住李邕的软磨硬泡,于是就暂时让他做了几天秘阁的秘书。

没过多久,李邕自己走了。李峤也很奇怪,问他看了多少了?李邕从容作答,看完了。李峤还不信,专门挑秘阁里面冷门偏僻的书来考他,结果李邕都能够对答如流。李峤很是震惊,直呼:太牛了,你以后一定是个大佬。

宫廷秘书多达万卷,几日之内搞定,李邕非等闲之辈也。而且后来李峤做了宰相,也对传扬李邕的名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李邕进入官场,开拓新的江湖打开了大门。

官场—折二张之角,挫韦氏之锋

少负盛名的李邕,被李峤和监察御史张廷珪联名推荐,最终被朝廷征召为左拾遗。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得官的方式其实还是十分灵活的,既可以通过科举入仕,也可以通过门荫入仕,还可以通过利用这种较为少见的官员推荐入仕。

左拾遗是个什么官儿呢?跟后来杜甫做的那个左拾遗一样,都是在皇帝身边为皇帝提建议的人。可是大家都明白,皇权社会,给皇帝提建议可不是那么好提的,弄不好就得人头落地。所以这一类的官员大多数都很谨慎,不怎么直言敢谏。

武后

李邕不一样,当时的他,求名心切,又很正直狂躁,见到不对的事情非要怼一怼。

当时武后当权,养了许多“小白脸”,其中最猖狂的就是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一些大臣早就看着这俩狗仗人势的货不顺眼了,一天,有个叫宋璟的御史中丞上书弹劾张昌宗,但是武后有心包庇,根本不理他那一套。

由于品阶低下,李邕只能站在远远的台阶下,满朝堂都没人说话,此时,传来了李邕的声音:宋璟说的事情事关天下社稷,陛下应该好好考虑考虑!他把天下社稷都搬出来了,弄的武则天没台阶下,只好准奏了宋璟的弹劾。

事后有人责备他:你这么小的官儿,还敢违背陛下的心意,就不怕招上祸事么?

李邕说:不这样,我的名声怎么传播开来?

这神采与性格,还真与李白颇为相似。

武后

后来,中宗朝,皇帝想要延揽方士郑普思入朝,李邕得知找一个迷信鬼神的方士来必然会耽误朝政,于是立即上书谏言:如果这些方士口中的长生不老是真的的话,那么秦始皇,汉武帝早就永葆青春,一直坐天下了,那还轮得到你李显。这话说得相当冲,可能是惹龙颜不悦,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他的名声却愈发传开了。

后来玄宗上位,当了户部郎中,然而由于性格矜燥,被人排斥出京。好不容易碰到玄宗封禅泰山回来,给皇帝献了一首诗,得到了皇帝的称赞。眼看又燃起了复出的希望,但是又遭到了陷害,有人告发他贪赃枉法,按律当斩。此时就有很多人来为他求情,其中还包括与他素未谋面的“许昌男子孔璋”,此人上书天子叙述李邕的种种功劳,并表示愿意替他接受惩罚。信中说到:

伏见陈州刺史邕,刚毅忠烈,难不苟免。往者折二张之角,挫韦氏之锋,虽身受谪屈,而奸谋沮解,即邕有功于国。且邕所能者,拯孤恤穷,救乏赒急,家无私聚。今闻坐赃下吏,死在旦夕。臣闻生无益于国者,不若杀身以明贤。臣愿以六尺之躯膏鈇钺,以代邕死。

虽然此事的真实性已不可靠,但李邕当时名望之大,传扬之广,也已经可见一斑了。

被贬

后来李邕多次被陷害,多次被贬官,任渝州刺史的时候就刚被贬下来,见到年少轻狂的李白,自别有一番心境。

但可以知道的是,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尽心竭力,为民服务。《新唐书》给了他这样的评价:

邕少习文章,疾恶如仇,不容于众,邪佞切齿,诸儒侧目。频谪远郡,削迹朝端,不啻十载。岁时叹恋,闻者伤怀。

文坛—盟主级大佬,伯乐级贵人

除了官场上有名,在文坛,李邕也是当时的一位元老级人物。

史料中记载他“ 文章, 书翰, 正直, 词辩, 义烈, 英迈”皆过人, 时号“六绝”,其中有一半说的都是他的文才。大家可别忘了,当初他可是因为文采好才被推荐做官的。

中宗朝时,他就已经被相中了,虽然当时他的品级还不够升学士,但是中宗特许他参加只有学士才能参与的修文馆活动,还被特许以学士的身份跟随皇帝游览酬奉。后来玄宗朝时,他写的文章被玄宗当面批评,还因为文采才政绩都很出色被玄宗召到京城面谈,临走时玄宗还亲自为他写了一首《送李邕归滑州》,皇帝专门为其写诗,真是羡煞旁人。差不多此时就已经奠定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了。

当时的李邕,跟后来的欧阳修很像,乐于提携后进。最有名的当属他提携杜甫之事了,当时的杜甫正在山东那边儿穷游,李邕看了他的作品,听了他的故事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挺有才的,于是拿上自己的文集,主动去找杜甫见面。后来杜甫也把“李邕求识面”写进诗中,作为自己一生的骄傲。后来杜甫也这样夸他:“情穷造化理, 学贯天人际”, “独步曰十年, 风听九嗥唳”。

除了杜甫,李邕还提携了萧颖士和高适,把自己写的书法假名于萧颖士,来帮助他快速出名,其慷慨至此也。李白去找他,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书法—晚年的巨额外快

《旧唐书》中说李邕晚年生活十分奢侈,吃穿用度都极为豪华,以至于当时有人以此为由头诬告他贪污受贿。

并且李邕还爱供养宾客,史书中说他是信陵君那样的人物,那么他哪来的那么多钱呢?除此之外,杜甫怀念他的诗中还提到了他家中的陈设:

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众归赒给美,摆落多藏秽。

可见家中陈设之豪华,原来他还是个隐形的富豪,难道他的钱真的是贪来的?

杜甫

当然不是,有爱好书法的朋友可能知道,李邕的书法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他擅长写正行草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宣和书谱》这样点评他的书法:“邕初学变右军行法, 顿挫起伏, 既得其妙, 复乃摆脱旧习, 笔力一新。李阳非谓之‘书中仙手’”。

有这么一手好字,不用来商业化变现还真是可惜了。李邕就是一个完美的书法商业化文人。

当时流行请名人写碑文,李邕靠这个就获利不少,《旧唐书·李邕传》中说他:

邕早擅才名, 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 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 多赍持金帛, 往求其文。前后所制, 凡数百首, 受纳馈遣, 亦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 未有如邕者。

李邕碑文

这一点和后来的韩愈很像,如果说李杜是盛唐诗歌的“双子星座”,那么“李韩”就是碑文商业化写作的“双子星座”,这其中的商业化利用资源思维,值得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学习!

杖杀!

虽然他挣了很多钱,但是政治的悲剧始终没有离他而去。他因为与当朝奸相李林甫交恶,被以一个莫须有的连坐罪名定罪,而且还是杖杀,也即活活打死。愤恨之极,以至于不想详细写,望见谅。

李邕,李杜前一代的江湖风云人物,文人巨富,叱咤官场,直言敢谏,劳国忧民,提携后进,书法大家。

在老江湖面前,李杜仍然是年轻人。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