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渭水聘子牙》是老连堂封神演义连环画里的一个故事,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典故,讲的是周文王姬昌在渭水河边寻访并聘请姜子牙的故事。
老连堂《封神演义》是根据许仲琳原著改编,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共四十七册,《文王渭水聘子牙》是第九册故事,景海编文,衣晓白绘画。
姬昌被纣王困在羑里,经历七年磨难后,终于回到西岐,一心要推翻残暴无道的纣王,建立新王朝,他也深刻知道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实现,因此求贤若渴,四处寻访。
这一天,姬昌在灵台设宴后,夜里在台上得一梦:白额翼虎扑来,此乃贤人将现,辅佐西岐之兆,即“飞熊入梦”。
这“飞熊”指的便是别号“飞熊先生”的姜子牙,姜子牙此时隐于磻溪渭水,每天直钩垂钓,鱼钩不挂鱼饵,离水面三尺高,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姬昌寻贤,子牙寻主,这里便引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樵夫——武吉,此人便是连接姬昌与子牙的关键人物。
武吉在渭水旁见直钩钓鱼的姜子牙,又奇怪又好笑,姜子牙断言武吉进城会打死人,武吉不信,担柴入城,却不想误触门军王相致死。
姬昌问明原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困于其中,武吉担忧家中老母,姬昌准武吉回家安抚母亲后再回来服刑。
武吉母亲得知经过后,让武吉再去寻找姜子牙,武吉来到渭水河边,跪拜子牙,姜子牙便将他收为徒弟,传授兵法,成为阐教三代弟子之一。
姬昌见武吉不归,演先天数,以为武吉已畏罪自杀,后来姬昌南郊踏青访贤,又偶遇武吉,细问之下,得知姜子牙贤名,下令文武百官沐浴斋戒三日,以隆重之礼来渭水河边寻请子牙。
姜子牙被姬昌的诚意打动,决定出山辅佐姬昌,姬昌亲自扶姜子牙上轿,并亲自拉着轿车步行,以表示对姜子牙的尊重和礼遇。
子牙相周,一心辅佐姬昌,勤于朝事,治国安民,有条不紊,深得人心,西周国力也日渐强盛。
商纣王沉迷酒色,崇侯虎勾结费、尤把持朝政,紊乱朝纲,趁闻太师东征之机,姬昌亲领十万兵马讨伐。
兵至崇城,崇侯虎之子崇应彪出城交战,未能得胜,退守崇城。姜子牙命南宫适带亲笔书信送至曹州城,以劝降崇黑虎。
崇黑虎是崇侯虎的弟弟,他计骗崇侯虎回到崇城,趁其不备,将崇侯虎和崇应彪父子擒住,行灭亲之举。
姜子牙下令将崇侯虎推出斩首,首级回献中军,姬昌猛然看到,受了惊吓,他让崇黑虎释放崇侯虎家眷,镇守崇城,而后与姜子牙回兵西岐。
途中,姬昌茶饭不思,寝不能寐,体弱染病,回到西岐后,不久病故,享年九十六岁,后谥为周文王,姬昌死前传位姬发,拜子牙为亚父。
姬发即位,立称武王,遵子牙为尚父,君臣同心,共兴国事,再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