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同时随着国家医改的全面推进,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增加患者的选择权,这就必然促使医院之间在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医药费用等方面竞争加剧。
因此,医院如何满足及适应医学发展和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是摆在当前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其中,科室又是医院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执行层次和中间环节,是医院各项任务的集散地。
如何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发起“医呼百应 慢病规范化防治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成为规范化防治与管理试点单位,提升临床医生诊疗服务能力,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值此机会,我们对南京市中医院张慧主任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专家简介

张慧
副主任中医师
医学博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
南京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参与此次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张慧主任: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健康管理的理念愈发重要。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参与此次活动,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考虑:
(1)提升慢性病防治效率。慢病管理是我科重点项目,门诊设有综合诊疗室,长期开展慢病宣教与管理工作。参与此次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科室慢性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推动科室发展。
(2)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此次活动预计会吸引各级医疗机构参与,为医疗资源的融合与再分配提供了平台。我院作为三甲医院,希望借此契机,加强与上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的交流,促进科室向基层延伸。这不仅有利于扩大病源,还能通过更广泛、大规模的宣教活动,让更多患者受益。
(3)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作为纽带,将上下级医院连接起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如病人化验资料等。这既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节约医疗成本,也有利于医保费用的合理使用,对社会整体有益。
(4)弘扬中医药特色。在慢病宣教与管理方面,我院具有独特的中医药优势。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向西医领域的专家及广大民众宣传中医药,将中医药融入慢病管理,既推广了中医药,又让老百姓从中受益。
请您介绍下南京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慧主任:南京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位于秦淮区大明路157号,其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科室,2006年7月独立分科,2023年7月正式更名为现名。科室现为南京市重点专科、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学(中医方向)硕士点,同时是江苏省呼吸内科专科联盟、江苏省中医呼吸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以及江苏省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基地、慢性肺部疾病学术联盟科研工作站。
科室实力雄厚,现有床位46张,医生13名。其中,主任级中医及西医医师4名,副主任级中医及西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团队中博士4人、硕士7人。护理团队由护士长领衔,含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5名,另有江苏省省级专科护士1名、南京市市级专科护士4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达12人。
在疾病诊疗方面,科室秉持中西医结合特色,擅长诊治肺部感染、慢性气道疾病、间质性疾病、肺癌等常见疾病,同时在穿刺、气管镜等操作上技术娴熟。
科室布局合理,门诊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专病门诊,还设有综合诊疗室。病区内包含睡眠监测室与病房,睡眠监测室用于诊断和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采用西医呼吸支持与中医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气管镜室位于另一中心三楼,已常规开展成人及儿童气管镜检查与治疗。
科室高度重视医教研协同发展,不仅承担南京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及澳门相关院校的本科实习教学任务,还负责江苏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在活动的指引下,我们呼吸科开展了哪些多层次、多元化学术交流活动?您认为此次活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业能力有哪些提升,产生了哪些积极效应?
张慧主任:自2024年下半年参与此次活动以来,南京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在专业能力提升与科室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多层次、多元化学术交流活动
(1)服务层次深化:此前科室对慢病管理虽有基础,但活动促使服务内涵进一步提升。在慢病管理上,细化工作内容,由副主任医师负责,每三个月整理一次台账,且每季度开展一次科室宣教、一到两次义诊。同时,积极通过医院官微、媒体等渠道进行科普宣传,使科普宣传与宣教层次更为深入。


(2)合作对象多元:交流合作对象从以往以社区为主,拓展至企业、院校等。与企业合作将慢病管理理念引入工作场所,走进校园助力师生健康管理,并参与各类公司的科普活动。主动与企业、银行、学校及社区沟通,亲自深入社区开展健康讲座。
自2024年9月起,呼吸科围绕慢病管理,针对百姓常见的呼吸病诉求,如咳嗽、慢阻肺、哮喘等,进行专题细化科普,策划更具系统性。



2.专业能力提升
(1)医生意识与业务提升:科室医生对慢病管理的认识从被动执行任务转变为主动将患者纳入管理体系。这种意识转变激发了医生的内驱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指南解读、诊疗方案,推动科室业务的优化。
(2)团队协作优化:以往宣讲活动多为个别医生和护士参与,如今形成了医护协同的模式。科室组建慢病管理团队,并配备慢病康复管理护师,每次活动均由一名护士配合一名医生,极大提升了医护合作的默契与效率。
3.积极效应与收获
(1)影响力扩大:尽管尚未获得实质性荣誉,但科室影响力显著提升。患者辐射范围从秦淮区扩大到周边地区,甚至吸引了省外以及下级区县农村等地的患者,远道而来就诊,对本土以外患者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2)职业获得感增强:对于医生个体而言,随着患者信任度的提升,其个人荣誉感与职业获得感显著提高。医生们认识到,工作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得荣誉,更在于为患者提供服务并赢得信任,带来工作中的满足与快乐。


随着活动的持续推进,科室有望在未来收获更多荣誉,持续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此外,科室高职称人员占比较高,这一人员结构在医院中并非个例。在开展义诊、科普等活动时,多由副主任医师等高职称人员带队,搭配护士团队进行。
相较其他医院可能派遣主治医师开展此类活动,我们的团队配置规格更高。这不仅体现了科室对科普与服务工作的重视,更彰显了我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决心。

从科室建设角度看,高职称人员占比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室成本,但对科室的团结协作极为有利。高职称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疾病有着独到见解,面对患者时耐心度更高,能为年轻医生树立良好榜样。在日常工作中,年轻医生能够从高职称医生那里学习到宝贵经验,加速自身成长,进而促进整个科室的良性发展。
正因如此,当谈及参与此次活动时,科室主任及我本人都极为认可,坚信凭借我们的人员优势能够出色完成相关工作。同时,为保持科室的活力与发展潜力,今年科室计划招聘新员工,吸收新鲜血液,为科室的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
您提到借助此次活动向下拓展,深入社区、银行、企业开展客户宣教。想了解一下,在向上延伸方面,科室是否与上级医院、跨地区的医生开展合作?另外,科室派医生前往上级医院学习的情况是怎样的?
张慧主任:南京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具有鲜明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中医与西医专业人员占比均衡。科室主任有着深厚的西医背景,曾任职于西医院,这使得科室在西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与资源。

在向上合作方面,我们与南京本土西医领域的权威专家保持着密切交流,延续了此前在西医院工作时建立的合作关系,在各类学术会议中频繁互动。同时,跨地区合作也在稳步推进。鉴于科室中医底蕴深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等中医强院交流频繁。
为推动科室发展,今年我们前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等知名中医院进行调研学习,吸取先进经验。此外,计划年内赴更多优秀的中西医医院开展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科室的专业水平。
谈及医生进修学习,呼吸科的PCCM建设是重要指引。王辰院士提出的这一理念,对呼吸科发展影响深远。在南京地区,设有多个PCCM建设基地,为我们的医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医生进修主要基于个人意愿,结合科室工作安排。
目前,科室主要安排医生前往江苏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进修学习。进修时长和方向根据医生个人需求和科室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有的医生专项技术学习为期3个月,有的前往南京鼓楼医院RICU进修半年,还有的计划在普通病房和RICU分别学习不同时长。只要医生提出合理的进修需求,且符合科室工作安排,科室都会大力支持。
活动结束后,南京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有哪些计划来保持和扩大成果?
张慧主任:活动结束后,南京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从医疗服务拓展、人才培养和门诊建设三个维度,制定了保持和扩大成果的详细计划。
1.深化医疗服务网络
(1)扎根秦淮,服务周边:2025年,将以秦淮区为核心,针对周边居民区开展慢病管理工作。通过举办大型义诊、深入社区医院宣传、开展社区科普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周边社区医院及党群组织的合作,提升基层群众对呼吸疾病的认知与防治水平,吸引周边患者就诊。

(2)辐射南京,区域联动:在巩固秦淮区成果的基础上,拓展至南京其他区域。积极与浦口区、高淳区、六合区、溧水区等地的中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扩大医院在南京本土的影响力。
(3)外联市外,强化交流:与市外的滨海中医医院开展联谊活动,接纳其医生来院进修,分享临床经验与诊疗技术。同时,借助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开展大规模科普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至更广泛的地区,包括援青项目涉及的偏远地区。
(4)多级合作,协同发展:加强与省级医院如省中医院、省第二中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沟通,以及与市级医院如南京市中协和医院的往来,构建省、市、区多级医疗合作网络,提升科室在行业内的地位与影响力。
2.推进医护专科化发展
(1)提升护士专科水平:加大专科护士的培养力度,增加专科护士数量,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护理服务。
(2)塑造医生专业标签:鼓励医生在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疾病领域深入钻研,形成个人专长。每位医生聚焦特定疾病,使患者提及某种疾病就能联想到对应的专科医生,提升医生在专业领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完善专病门诊建设
随着南京地区专病门诊的逐渐增多,科室将进一步优化门诊体系。目前已设有戒烟门诊、肺结节门诊、慢性咳嗽门诊,未来计划增设慢阻肺门诊、哮喘门诊等。鼓励医生凭借专业能力与自信,积极开设专病门诊,推动门诊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诊疗需求。
编辑 | 王晓静
审核 | 李冠妍、孙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