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菊繁殖效率,三个月播种密度,南方花田,出苗率对比
在花卉种植的世界里,波斯菊可是个相当受欢迎的存在。这种花色彩斑斓,有红、粉、黄、白等多种颜色,花朵就像一个个小太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特别好看。很多人都在自家阳台或者小院里种过波斯菊,它也常常被用于城市绿化、花田景观打造等场景。
不过呢,种波斯菊也不是件特别简单的事,尤其是在繁殖这一块。就说这繁殖效率吧,受很多因素影响。先说说播种密度,在南方花田里,不同的播种密度直接关系到波斯菊的出苗率。这就好比咱们挤公交,人挤人是挤得下,但每个人都没个舒坦,植物也是这个理儿。
我先给大家讲个事儿,我有个朋友在福建老家有块小农田,他想在里面种波斯菊。之前也没怎么研究过,就凭着感觉播了种子。那播种密度嘛,就觉得差不多行就行。结果呢,出苗率低得可怜。他在福建这南方地区,本以为气候温暖湿润会很适合波斯菊生长,可就因为这播种的问题,苗没出几个。后来他就跟我吐槽,这波斯菊咋就这么难伺候呢?
在波斯菊这个大家庭里,还有很多不同的小品种或者和其他类似花卉的对比。比如说硫华菊,这东西也挺好看的,花瓣全黄,和波斯菊有些颜色很接近。硫华菊相对来说可能更适合在阳光特别充足的地方种,而波斯菊稍微耐一点阴。还有格桑花,格桑花其实不是一个种,是一类花的统称,里面有些和波斯菊长得很像。像尼泊尔菊之类的,在一些高原地区像西藏、云南的高山草甸上长得可好了,而我们南方的花田土壤和气候条件又不同。
咱们再说说播种时间对出苗率的影响。如果3天的时候我们去看播种后的波斯菊,可能根本连个动静都没有,就像你刚种下一颗种子,期待它马上发芽,它却还在沉睡。过了7天呢,要是温度合适,土壤保湿好,在南方的一些温暖地带,可能就会看到有小小的绿芽冒出来。像广东那边,气候比较热,7天左右出芽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而到了15天的时候,在浙江这样的华东地区,根据不同的播种季节,出芽情况也不一样。要是在春天播种,15天左右出苗率会慢慢上升,要是在夏天,因为温度太高,可能会让种子还没来得及好好发芽就晒坏了。
说到播种密度和出苗率的关系,这可是很微妙的。比如说在一个月的时候,如果播种太密了,每粒种子都在争抢养分和水分,就像一群人在抢一个面包,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都吃不饱,植物也是这样,很多苗就长不起来或者长得特别弱。我有个网友是广东惠州的,在自家院子里种波斯菊。她第一次种的时候就是按照网上一个大致的说法,随便撒了一些种子。结果呢,一个月后苗长得密密麻麻的,很多苗都互相挤在一起,有些苗还没长大就黄了。她后来就很懊恼,说我明明按照说的做了,怎么还是不行呢?这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播种密度。
我们再拿云南大理种植波斯菊来说。大理的气候四季如春,土壤肥沃。有个当地的花农李师傅,他有几块不同密度播种的波斯菊地。在最早播种的那块地里,他播得比较密,一个月后,虽然苗很多,但是整体看起来乱糟糟的,而且有很多苗长得不好。在第二块地里,他把密度调整了一下,比第一块稀疏一些,到了一个月的时候,苗不仅长得壮,花朵也开得又大又鲜艳。这就是合适的播种密度带来的好处。
还有一个对比就是关于不同播种时间的。在江西南昌的花田,有两次播种。一次是在早春播的,一次是在初夏播的。早春播种的时候,经过大约三个月的生长,波斯菊长得特别好,花朵持续开放,色彩艳丽。因为早春温度慢慢回升,土壤里的水分也比较充足,种子有足够的时间扎根发芽生长。可是初夏播种的时候,到了三个月左右的时候,波斯菊的生长就没有早春播种那么好,花朵数量少,而且颜色也没有那么鲜艳。这是因为初夏温度较高,而且随着夏季的到来,可能会有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了波斯菊的生长。
我们来详细说说播种密度的科学之处。在南方花田,一般要是种波斯菊,土壤如果比较肥沃,播种密度大概可以控制在每平方米20 - 30株左右。这就好比在一个小空间里,让每株植物都有自己合适的生活空间和养分份额。如果在一些比较贫瘠的土壤里,还得适当再稀疏一点,比如每平方米15 - 20株。这是因为肥沃的土壤能提供更多的营养,植物生长的空间需求和竞争相对小一些,而贫瘠的土地营养有限,必须少种点,不然大家都争不过来营养。
再看从播种到出芽的不同阶段对出苗率的影响。从播种开始,到3天内,种子其实就在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如果是南方的梅雨季节播种,可能土壤湿度一直保持在比较合适的水平,这对于种子出芽是个很好的条件。但要是播种的时候土壤太干了,或者太湿,比如在广东的一些暴雨后积水的地方播种,那就会影响种子出芽率。7天左右的时候,如果出芽了,我们就要看发芽率,这就和前面说的播种密度、土壤的肥力、湿度都有关系。15天的时候,苗的生长状况基本能有个大概的判断,要是发现有苗开始发黄或者生长缓慢,那可能就是密度太大或者营养不足。到了一个月的时候,成苗的形态基本稳定了,这时候出苗率基本上就很接近最终的出苗情况了。
另外,不同品种的波斯菊在繁殖效率上也有差异。像那种普通常见的波斯菊品种繁殖效率在一个正常南方花田,按照合适的播种密度,在三个月内如果土壤、气候等条件都合适,出苗率能达到70% - 80%。但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小花波斯菊,它的繁殖效率相对低一些。我有个朋友在广西桂林种过这种小花波斯菊。他按照普通波斯菊的种植方法去种,结果发现三个月内出苗率只有50%左右。后来他专门去咨询了农业专家才知道,这种小花波斯菊对土壤的酸碱度和光照时间有特殊的要求,这和其他波斯菊品种是不一样的。
咱们再从播种深度来说。在南方花田种波斯菊,播种深度也很关键。如果播得太深,种子像被压在一个小山包下面,出苗就困难。比如说我在云南玉溪发现有些新手种植户,把波斯菊种子埋深到三四厘米,结果发芽率很低。其实合适的播种深度在1 - 2厘米左右就够了。这样既能让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又能保证它很容易破土而出。
从地区差异来看,海南的气候比四川盆地的气候更适合波斯菊快速生长。海南全年温度较高,阳光充足,波斯菊在那里种子发芽快,生长迅速。在海南,正常播种三个月内,只要播种密度合适,出苗率能达到90%左右。而在四川盆地,由于气候湿润,温度变化大,虽然也能种波斯菊,但三个月内的出苗率可能只有70% - 80%,而且播种密度也得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调整。
对于出苗率的判断,其实也有很多小窍门。除了直接数苗的数量,还可以看整体的出苗情况。比如在湖南岳阳有一个小花田,主人在播种三个月后,发现苗看起来很稀疏,但是每一株苗都长得比较旺盛。他一开始还担心出苗率低,但后来发现这片花田整体的开花效果还很不错。这就告诉我们,有时候不能仅仅看苗的数量,还要关注苗的质量。
再说说播种时的覆土。在南方的一些沙质土壤花田种波斯菊,覆土不能太厚,因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像福建的厦门,有人种波斯菊的时候覆土太厚,种子都被埋在土里喘不过气来,出苗率就低。而在一些比较黏重的土壤里,覆土稍微厚一点能保持水分,有利于种子发芽。
其实波斯菊的繁殖效率还和病虫害有关系。在南方的花田,如果没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出苗率也会大打折扣。我在广东看到有一个花田,因为周围有很多杂草,吸引了很多害虫,波斯菊苗刚冒头就被害虫侵犯,结果三个月下来,出苗率和原本预计相差很远。
波斯菊的繁殖效率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受到播种密度、播种时间、地区差异、品种差异、土壤条件、病虫害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大家在种波斯菊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些因素。比如说你是在南方的某个小县城,土壤是偏酸性的比较肥沃的黏土,那你的播种密度和养护方法就要和在广西桂林那些酸性土壤但较为贫瘠的地方不一样。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种波斯菊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哪一个呢?是播种密度的把握,还是其他因素呢?希望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