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新舟围棋
围棋棋罐盖何罪之有?中韩棋坛规则纠纷的深层思考
LG杯官网 李洪烈专栏
新年伊始,中韩围棋界因LG杯决赛规则争议引发的争端已持续三周仍陷僵局。在1月23日落幕的第29届LG杯朝鲜日报棋王战决赛中,柯洁九段因三次提子处理违规遭罚后拒绝续赛,最终被判弃权负,卞相壹九段夺冠。这一国际大赛决赛史上的首次判例争议,引发了对规则体系、责任归属及解决方案的深刻反思。
▲决赛决胜局场景。柯洁(右)因三番棋弃权负,卞相壹九段问鼎LG杯。(韩国棋院供图)
随着韩国棋院在2月3日春节后公布"取消累计犯规判负"的规则修订案,这场持续近月的纷争进入新阶段。新规废除"同一行为二次犯规即判负"条款,改为首次违规罚2目,但未明确累计上限。韩国棋院同时表示"将与中国围棋协会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国际赛事正常举办"。
然而规则修订的治标性引发质疑。单就罚分制度而言,若对同一行为无限次罚目,显然有违竞技公平原则。对比采用时间罚则的应氏杯,其明确限定违规次数上限。要在国际棋坛真正扎根韩国规则,需建立裁判介入时机、现场监督机制等配套细则,例如裁判全程驻场监督、实时视频取证等专业保障。但本次决赛中,中方提出"裁判三次介入时机均在韩方行棋时段""棋子回收后延迟罚分"等程序质疑,暴露出现行规则的执行漏洞。
▲决胜局中,执黑的柯洁提取的白子(红圈内)未放入棋罐盖,散落于棋盘各处。(围棋TV截图)
关于死子存放规则的争议更具象征意义。韩国棋界坚持"必须将死子放入棋罐盖"的传统,源于数十年形成的计目制传统。这种文化惯性在中国主办赛事时曾使韩方屡屡吃亏,本次规则修订本欲强化本土特色,却因文化差异引发冲突。尽管"棋罐盖存放"确属权宜之计,但当死子数量激增时,这种传统方式已显局促,研发专用收纳器皿或是可行之策。
中韩作为围棋全球化双引擎,四十年间交替创办国际赛事,共同构建现代围棋生态。若缺任何一方,围棋恐难脱地域性小众娱乐的桎梏。追本溯源,应昌期先生1988年以40万美元创应氏杯,首创四年周期制与独创规则,为围棋国际化奠定基石。韩国随后以东亚证券杯(1989-1998)为起点,三星杯、LG杯等企业赛事接踵而至。当下持续三十年以上的国际大赛仅存应氏杯、三星杯、LG杯三家,凸显中韩棋界的支柱地位。
▲颁奖仪式现场。左起:朝鲜日报洪俊浩发行人、冠军卞相壹、LG集团郑贞旭常务。(韩国棋院供图)
但此次事件暴露的体系缺陷令人忧心。国际围棋界既无统管机构,亦缺统一规则,更无全球排名体系,这些制度空白始终是潜在的冲突火种。本届LG杯决赛争议正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
舆情呈现复杂光谱:韩国棋迷并非一边倒支持本土选手,中国网民也未全体声援柯洁。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棋院在1月23日即致函韩方"无法认可柯洁败局",而韩国棋院五天后回应称"规则差异与中方适应期不足是主因",但回避实质道歉。中国元老聂卫平九段"接受不完美解决方案"的斡旋姿态,反显格局担当。
▲柯洁在第三局被判罚后激烈抗议裁判团,最终拒绝续赛被判负。(围棋TV截图)
更深层的文化碰撞已然显现。随着中国成长为最大围棋市场,某种"甲方意识"开始萌发:从取消围甲外援制度,到个别人士暗示抵制韩企赛事,甚至传出要求卞相壹退出梦百合杯的极端言论。这种情绪化反应若持续,恐将危及原定在中国举办的新锐赛、春兰杯等国际赛事,最终导致围棋全球化进程的倒退。
所幸双方在农心杯开赛前夕达成临时妥协,韩方撤回"累计犯规判负"条款,但提子处理等细则仍待磋商。这种权宜之计虽避免即时冲突,却未触及核心矛盾。
破局关键或在当事棋手的担当。若柯洁能展现"为混乱致歉,以更佳棋士自勉"的胸襟,或可为双方棋院创造转圜空间。围棋承载五千年智慧结晶,此次危机既可成为涅槃重生的契机,也可能滑向衰落的拐点。当棋罐盖的争议尘埃落定,我们期盼看到的不仅是规则的完善,更是跨越文化藩篱的棋道精神的升华。
https://baduk.lg.co.kr/kor/culture_view.asp?div=28&num=2327&cur_page=0#c1
“规则就是规则。”朝鲜日报代表洪俊浩理事鼓励卞相壹。
张益群
汉奸文
郑晓洪
你始终在说柯洁因被判罚而弃赛,希望你把情况了解清楚了再发bⅰα言,最好不要乱放P。
无语
汉奸文,举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