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三,你跳火了吗?那些被烧掉的,究竟是什么?

淡然若云卷舒 2025-02-21 17:00:40

正月二十三,它不像春节那么热闹,可它也有着独特的仪式感,比如“燎疳疳”。这到底是个啥?你听过没?其实啊,这玩意儿主要在陕西、山西、甘肃这些地方流行,说白了,就是大家伙儿一起烧一堆柴火,然后带着孩子从火堆上跳过去,边跳边喊着“燎疳疳,燎干干,百病灾星全燎完!”,祈求来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咋回事儿?这“燎疳疳”为啥要跳火?这得从古代说起,以前医疗条件差,孩子生病了,家长心里着急,可又没啥好办法。于是就琢磨出这么个法子,用火来“烧”掉孩子的病痛,图个心理安慰,也寄托着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疳”,在中医里指孩子营养不良啥的。过去生活条件苦,孩子容易生病,所以乡亲们就用这仪式,图个吉利,盼着孩子们都能茁壮成长。这火焰里头,还藏着不少讲究呢!火烧完后,剩下的灰,形状也不一样,有的开花似的,说是五谷丰登;有的成堆的,说明风调雨顺,适合干大事儿;要真倒塌了,那可能就意味着这年头会有些坎坷,得小心点。虽说这些说法有点儿玄乎,但它也反映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盼,对风调雨顺的渴望。毕竟以前农业社会,啥都靠天吃饭。

这正月二十三,各地习俗还真不一样。有些地方管这天叫“送灶日”,说的是灶王爷要走了,春节的热闹也到头了;有些地儿,这天祭祀土地神,求个好收成;山东有些地方吃炒玉米,寓意“连年有余”;河南有的地方会在门口撒草木灰,画个圈,意思是“圈住福气”,不让好运跑掉。这些个习俗,形式不同,但都带着对来年顺顺利利的期盼。正月二十三,说到底,就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烧掉过去的不顺心,迎接新的希望。火焰熊熊,大家围着火堆又蹦又跳,那感觉,就像把过去的不愉快都烧没了,心里舒坦!有些孩子怕火不敢跳,大人就抱着孩子轻轻跨过去,嘴里还念叨着“燎疳疳,燎干干”。这仪式,不光是个祈福,更是一种爱和守护的传承。

现在,年轻人可能不那么信这些老传统了,但还是愿意陪着老人一起过过节。就算不跳火,也愿意在旁边感受节日的气氛。这些习俗,最重要的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起来,让家庭更温暖,邻里更和睦。 现在这年味儿是越来越淡了,以前过年那叫一个热闹,鞭炮声、春联、走亲戚……可现在,很多人初一过后就忙着工作了,过年的仪式感也少了许多。但像“燎疳疳”这样的习俗,还是有人在坚持,就算不信那些说法,也愿意保留这份传统,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咱们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了,但对健康平安的祈愿,却一直没变。就算不跳火,也可以在这天给家人送上祝福,讲讲老辈子的故事,让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今天是正月二十三,春节快结束了。无论你身在何方,忙还是闲,都祝你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顺顺利利!祝你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孩子聪明伶俐,父母身体健康!一年四季,春暖花开,夏日凉爽,秋收冬藏,一年到头都平平安安!不管你有没有“燎疳疳”,都希望你心里能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愿所有不顺心都随着火焰一起消失,所有的好运都悄悄到来! 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一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