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一下子登上“热搜榜”。起初大家不太理解,按照传统习俗,烧纸上香是清明祭扫的主要形式,应当尊重民风民俗,通告是否存在“一刀切”的嫌疑?然而,该事件又很快迎来“反转”——因为大家在街头看见了“1:1”的纸房,点燃后火光冲天,随处飘洒的纸灰和没处理干净的祭品,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有可能引发火灾。
安全底线是否要为清明祭扫“让行”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文秀表示,清明追思,应当呼吁更绿色、更安全、更文明的仪式感。
(一)鼓励选择鲜花祭祀、植树纪念、网络祭扫等方式代替烧纸钱、点香烛等习俗。其实,清明祭扫在情不在形,祭扫的方式不该煞风景,更不可逾越安全底线。
(二)推广节俭办丧,简化丧葬仪式,支持骨灰撒海、自然葬等生态安葬方式。领悟清明节本身的内涵,比追求传统形式重要得多。从简从俭的丧葬仪式,不仅不会减弱对缅怀先人的情感,反而更加契合慎终追远、敬重生命的内涵。
(三)殡仪馆、墓园等地可根据市民需求,推出多样化绿色祭扫活动。如用象征哀思的信笺、纸船、柳枝、风铃等代替传统纸房纸钱,让祭扫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样既满足了中国人重视亲情的情感追求也更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