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田老师谈教育,用心创作,欢迎转发、收藏。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人是在动物和超人之间一条绷紧的绳子一条越过深渊的绳子。”这句话将人性的本质阐释得淋漓尽致,人性是介于禽兽和神圣之间的,这条紧紧绷住的绳子经不起任何考验,好与坏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唯一能够防止我们堕入深渊的就是理智。
我们常说“冲动就是魔鬼”,因为人一旦冲动之下,就会失去理智,与一般动物没什么区别。
当年,马加爵被室友讥讽后冲动之下将宿舍变为“送葬场”,但为何失去被愤怒支配下的他唯独放过了室友林峰呢?是马加爵理智尚存还是另有隐情
大学“血洗宿舍”案凶手落网2004年2月23日,昆明市公安局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男生宿舍衣柜中发现被4具被钝器捶打致死的男尸,据验明,4名死者均为云南大学在校学生,分别是杨开红、龚博、邵瑞杰、唐学李等4人,其中龚博已经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即将大学毕业的几人本应迈向他们大好的前程,没成想,惨死在宁静祥和的校园内。
云南大学此次发生的这起残忍至极的屠杀事件,引起了警方高度重视,经过仔细的排查后,确定犯罪嫌疑人为原寝室成员之一—马加爵。被杀害的四人也均为马加爵的同学,血洗宿舍之后,他已潜逃。
2004年2月15日,省公安厅发布A级通缉令,以18万元的高价悬赏捉拿马加爵归案。
一个月后的3月15日,在三亚有知情人举报称,看到马加爵在河边吃东西,经过值班民警的详细侦查,确定嫌疑人身份,在布局周密的围捕下,潜逃一个月的马加爵最终被缉拿归案。
3天杀4人,学生宿舍成为送葬场被抓捕后的马加爵异常冷静,没有如传言中那般穷凶极恶,在警方的审讯中,他透露出杀害几位同学的经过。
据马加爵透露,他其实想杀的人是邵瑞杰,2月13日,也是临近毕业的时候,当晚,本不住校的同学唐学李打算在马加爵宿舍挤一挤,但却意外成了马加爵眼前的障碍物,为了方便“杀人”,他当晚就用铁锤将唐学李锤死,为了保存尸体,以塑料袋将他头部绑起来,藏在了衣柜里。
2月14日当晚,邵瑞杰才姗姗来迟,全然不知情况的他,还一如既往地和马加爵聊这聊那,马加爵此时毫无情绪波动,但就在邵瑞杰低头洗脚时,他又摸出铁锤,几锤之下,邵瑞杰也难逃死亡,马加爵又以同样的处理手段将邵瑞杰尸体藏在了藏入衣柜。
2月15日中午,马加爵还在清理宿舍的痕迹,杨开红突然来他们宿舍找他打牌,害怕事情败露的马加爵又是摸出了锤子,随后以同样的方法将杨开红的尸体保存进了衣柜中。
当天晚上,马加爵将同学龚博骗到自己宿舍,第4次以同样的手段将其杀害并处理现场,随后马加爵紧锁宿舍门,开始了他的“浪迹之旅”。
屠尽身边人,为何独留一室友活口?云南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学府,也曾一度因为这次惊悚的屠杀事件,成为学生和家长避之不及的“凶校”,此次事件对学校的名誉和知名度损害极大。
很多人都惊奇于马加爵屠杀事件背后的作案动机,究竟是怎样的仇怨,才能让一名即将毕业拥有美好前程的名校大学生,不惜葬送一切,也要“杀尽身边人”呢?
据随后的调查发现,邵瑞杰本是马加爵的同宿舍好友,但邵瑞杰为人直爽,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很多时候说话做事都不回考虑那么多。一次众人聚在一起打牌时,邵瑞杰无心之下说出“马加爵为人有问题”等字眼,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些话深深地烙在了马加爵的内心,他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也正是因此对邵瑞杰生出了杀心。
龚博的死,则是因为生日没有邀请马加爵,这事大家都知道,但邵瑞杰却屡次以此事来打击马加爵,这让本就自尊心受挫的马加爵对龚博也产生了浓浓的恨意。
而唐学李和杨开红则是完全死于“无辜”,此事原本与两人毫无干系,但杀红眼的马加爵却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顺便“带走了”他们。
此案最让人意外的是,此时已经杀红眼的马加爵,竟然放过了一位室友,也就是最后活下来的林峰。
据了解,林峰也是经常跟大家玩在一块的人,而他之所以能够侥幸存活,全得益于曾经的一个善意的举动。
当初马加爵生病在床时,林峰曾主动帮马加爵带过饭,这本是室友之间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但在马加爵心中却时刻铭记。大致就是“雪中送炭最暖人心”吧,也正因为此,马加爵从心里就已经将林峰当作了好朋友。
小田有话说从马加爵的事件本身来看,马加爵是一个出身贫苦(广西南宁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自尊心尤为强烈的人,他渴望朋友、渴望身边人的尊重,但身边的朋友却一次次让他“失望”,让他心理渐渐扭曲,最终走向了深渊。
马加爵在大学里最好的朋友就是邵瑞杰,但邵瑞杰却屡次“捅他最深”,一次次的言语伤害,让他原本脆弱的自尊心备受打击,所谓“祸从口出”,邵瑞杰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会死在了自己无心之言下,还连累身边同学。
从室友林峰的结局来看,如果马加爵身边的同学和室友能够对他给他多一点温暖,少一些刺激,可能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不过事已至此,究其根本,还是马加爵本身的问题,他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性格孤僻、内心阴暗、情绪难控,这应该于他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系,父母和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影响巨大。
最终马加爵被判以死刑,当罪恶受到惩罚时,在大多数人看来大快人心,却少有人去深思其中的原因,善恶就在一念之间,我们难以改变一个人的过去,但有时候一个善意的举动,往往可以温暖人心,唤醒其内心残存的理智。
参考资料:《盐铁论·后刑》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