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二首喜庆的古诗,祝愿大家阖家幸福,开心过小年

馨花瑞草逸情 2025-01-22 10:27:33

小年,又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小年下”、“小年节”等。在北方一般是指腊月二十三,南方一般是指腊月二十四。

我国地域辽阔,所以被称“小年”的日子,各地也有所差异。

在我的记忆深处,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在湖南老家,家家户户到了小年,都会去祭拜灶王爷,灶王爷的形象被描绘得活灵活现。

虽然现在祭灶的传统风俗已经不再流行,但是小年,这个传统节日却被保留下来。不如分享三首小年古诗,一起感受吉祥、喜庆的节日情怀。

【1】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宋:陆游《祭灶与邻曲散福》

悬车:是指七十岁。悬车之年出自《晋书·刘毅传》,古代官员在七十岁时辞官回家,不再参与政务活动,象征性地表示将车子悬挂起来不再使用,因此称为“悬车之年。

这一年陆游70岁了,很高兴自己还能与儿孙们欢聚一堂,邀请邻居们和自己一起祭拜灶王爷。

祭灶这项民俗可是相传已久,年年岁岁传承至今,不仅是一种形式的延续,更是一种情感与文化的交织。

时逢小年佳节,家中宾客满堂,大家聚在一起相谈甚欢、互敬互爱,筵席上虽然没有华丽的器皿,一应朴素的瓦盆,但是却洋溢着邻里之间那份淳朴又热烈的情谊。

最后诗人发出一句反问,你说这里茅舍屋檐如此低矮,为什么我却过得如此快活呢?

非常开心的一首小年诗,描绘了陆游与家人、与邻居一起欢度小年的热闹场景,历经半生的沧桑岁月,诗人的心境更加乐观豁达,知足常乐。

对烟火人生更加心怀热爱,也更加珍惜流年,珍惜家人、身边人。

【2】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宋:苏轼《纵笔三首·其三》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这一年苏轼64岁,已经做好在惠州终老打算的苏轼,再一次接到朝廷的调令,被贬到海南儋州。

北宋时的海南,瘴气弥漫,是远离中原的穷乡僻壤,“民夷杂糅”、“化外之地”,令人闻之丧胆。

这里的风土人情比起“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岭南可是相差太远,用苏轼自己的话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

这一年的小年,北方运送大米的船只还未到港,市场上的米价抬得如同珍珠一般昂贵,苏轼已经半个月没有吃好一顿饭,没有喝好一杯酒,肚中饥肠辘辘,口中清淡无味。

但是还好,明天就是祭灶的日子,东邻与自己一向交好,不用说一定会馈赠给我一些酒肉,我就可以好好吃上一顿了,真是想想都开心啊!

这就是苦中作乐的苏轼,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没有击垮这位老人,只需要转念一想,烦恼也就豁然开朗。

他在儋州这片土地生活了三年,开设学堂、传播文化,为海南培养出有史以来记载的第一位举人姜唐佐。

直到他离开海南时,他声称自己是“我本儋耳人”,又把这一趟海南之行称为“兹游奇绝冠平生”!

即使竹杖笀鞋,他也依然步履从容,活成了中国文人的榜样!

小年佳节,愿你所行皆坦途,所遇皆良辰,被好运眷顾,被幸福拥抱,开启美好新一年。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