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jī
雞【j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就像是一只鸡,是象形字。籀文的字形添加了声符“奚”,成形声字。篆文把意符改为“隹”,但是在《山海经》中仍是以“鸟”为意符。简体字则写作了“鸡”。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隹部》雞:知時畜也。从隹奚聲。鷄,籒文雞从鳥。
鸡属于鸟纲的陆禽类,由于翅膀已经退化得很短,因此不能高飞,更不能长距离飞行。古人认为公鸡能感知太阳即将出来,所以能报晓;而母鸡又特别能生蛋。因此自古就是被驯化饲养的六畜之一。
文献选读
“《爾雅·釋宫》:雞棲於弋(杙),為榤;鑿垣而棲,為塒。"杙[读弋yì]和桀,是让鸡栖息用的木桩。塒[读时shí],是在墙壁上凿个洞做成的鸡窝。
“《詩經·齊風·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鸡鸣”,是指天将亮之前的时段。朝,指早晨。盈,是太阳完全从天边露出来了。“雄鸡已经叫了,太阳都已经出来了。”“那不是鸡叫,是苍蝇在飞的声音。”
“
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小国寡民……邻国之间,可以互相望得见,连鸡鸣狗吠的声音也互相听得见,可是人们之间却老死也不曾往来过。
“
《莊子·達生》: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嚮景。」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
纪渻子为齐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后齐王问:“鸡可以斗了吗?”回答说:“不行。正浮燥骄矜而自恃意气呢!”又过了十天再问,回答说:“不行。一听见其他鸡的声音,一看到其他鸡的影子,立刻就会引起心理反应。”过了十天又问,回答说:“不行。看到什么东西还是反应很快,斗气还是很旺盛。”再过了十天又问,回答说:“差不多了。虽然别的鸡在叫着欲斗,它却不为所动,看上去好像【呆若木鸡】,它的功夫已经到家了,没有鸡敢与它应战的,见到它就扭头逃走了。”庄子的寓言是在形容一个人的学养已经使他完全沉淀下来,而不再浮躁了。
“《孟子·滕文公下》: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有个人每天都要去偷邻居家的鸡。有人警告他这是可耻的行为,以后不允许再偷了。那个偷鸡贼说:好吧,我也知道偷鸡不好,你看这样行不行,让我慢慢改,原来是每天偷一只,以后我改成每月只偷一只。到明年我就不偷了。这样行不行?
成语典故
牝鸡司晨
公鸡,清晨报晓;母鸡,下蛋孵卵。两者各司其职。如果母鸡代替了公鸡啼鸣报晓,那就是越位了。古时候以此比喻妇人专权。
“《尚書·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必無牝雞晨鳴,以致禍也。"
闻鸡起舞
东晋时的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杀鸡用牛刀
比喻大材小用。
“《論語·陽貨》:割雞焉用牛刀?"
味如鸡肋
鸡肋,即鸡的肋骨,既没有肉,也没有什么味道,但扔了又觉得可惜。比喻什么事情做了没什么意义,不做又可惜。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