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换粗线就没口!大鱼为何专挑小钩,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老谢钓鱼啊 2024-11-11 01:45:45

在野外钓鱼的过程中,众多资深钓友们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往往成为许多新手钓友所信奉的理念,甚至成为了“定律”,而在众多钓友所流传下来的规律中,其中有一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就是:“小钩细线更容易钓到大鱼”。

而且这条规律也在许多钓友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所以他们都非常信奉这条规律。

可是在笔者蓑笠哥看来,这条规律并没有科学实验的数据支撑,可谓是无稽之谈。

那么为了验证这条鱼友所信奉的规矩,是不是真的靠谱,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一个科学实验。

对照实验。

这个实验最好控制多个变量,例如水流、天气、季节等,因为这些都会影响鱼吃东西的欲望,也会影响它们的活跃程度,而控制不变的变量则是钩子和线组的设置,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地让我们排除各种可能性,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

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设置两组实验,每组两人,共四人,每组二人分别使用细钩和粗钩来钓大鱼,另外一组则使用粗钩来钓小鱼,这样我们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大鱼和小鱼分别更容易被哪些类型的钩子所吸引。

当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最好选择在相同的地点进行钓鱼,而且最好是那些已经被沙化了的小鱼窝,因为这样的窝点不仅有助于鱼的捕食,而且还能够保存下来,便于我们后期观察和数据分析。

在这两组实验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的钩子所吸引到的大鱼和小鱼,还有助于我们展开讨论,从而对“小钩细线更容易钓大鱼”这一说法进行辩证分析。

那么根据众多网友的说法,他们大部分都认为小钩细线更利于上大鱼,但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发现,往往大钩粗线更能取得更好的渔获。

笔者以前用小号3号、4号钩子进行野钓时,尽管能上几条大鱼,但一般都不是典型的大头、粗腹、长尾巴的大鲤鱼,往往只是一些拉线较大的小鲤鱼,同时还有一些其他较小的主攻目标鱼种。

然而,当笔者切换到大号一号和二号的钩子时,渔获水平简直大幅度提高,根据笔者对野外环境的判断,笔者决定一试究竟。

最终,在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评估后,笔者发现自己有十多条不错的渔获,其中不乏一些比较大的鲤鱼,同时还有几条比较耐特制波子的鲫鱼和几只长脚的小白。

但最令笔者感到惊讶的是,笔者用大号一号和二号的钩子竟然上了一条皮肤黑亮、身姿魁梧、胖头长肚、尾巴粗壮如牛的大鲤鱼。

这条大鲤鱼不仅是笔者当日渔获中的佼佼者,更是笔者在后来的数次野外作战中收获过的大鲤鱼中最为雄伟的一条。

由此可见,大鲤鱼要上钓,并不在乎你用的是粗线还是细线的问题,反而是带它的小钩决定着上钓的成败。

大鱼何能上钩。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解释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首先小钩细线并不决定鱼儿一定会上钩。

其次鱼儿对线的粗细并没有太多认知,如果它们发现有可口的食物能够填饱肚子,就会毫不犹豫地上前享用,而不会太过关注投入食物的人是谁,以及食物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同时,使用合适的线组其实并不是因为它们难以承受,而是因为它们能够最佳地卡住嘴巴,排除那些不能直接吞咽进去的小嘴型,鱼儿自然就会上钩了。

而在线组选择不当时,如果鱼儿将食物带回家中时出乎意料地弄坏了嘴巴,导致下巴和上嘴唇连着了,这将带来巨大的痛苦。

由此可知,线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因为它们会自然排斥这种食物,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使用合适的线组,就可以显著增加捕鱼成果。

信心与准备。

想要在野外钓到大鱼,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同时还需要具备做好充分准备最后不留遗憾才行。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要有足够的准备,不要因为小的失误而影响大局。

例如,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使用小号的线组,就一定能够有更好的收获,但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这是一个误区。

例如,当你把饵料放进水中后,一定要及时收杆,以免出现气压所产生的大量泡沫,使得饵料分散在水面,导致鱼儿发现饵料时已经散落了,于是就选择直接游走了,导致最终未能上钩。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是因为你的饵料没有吸引住鱼儿,而是因为你没有及时收杆。

因此,我们无论是使用什么类型的饵料,都必须保持冷静,以便更好地应对变化,提高我们的成功率。

而且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我们感性思维习惯以及对比赛环境的不适应,我们可能会高估或低估我们的能力,从而导致出现失误。

例如,有些人刚开始使用小号线组时效果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觉得收获不尽如人意,于是改用大号线组,却又因为技巧生疏导致失误频出。

反之亦然,有些人起初胜率很高,却由于习惯问题逐渐降低了胜率。

所以说,在野外钓鱼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保持稳定,不断提高技巧,而不是盲目追求使用小号线组等错误方法。

0 阅读:95

评论列表

狂钓

狂钓

2
2024-11-11 10:44

这些无棱两可的没有规律只靠随机的就不要当作理论来吹了。

老谢钓鱼啊

老谢钓鱼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