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命理被称为“子平法”,因为据说是宋代的徐子平正式创立了四柱十神论命的方法。著名的命理经典《渊海子平》,据说就是宋代命理大师徐大升整理徐子平的观点撰写而成。
《三命通会》是明代最著名的命理经典,作者万民英专门以《子平说辩》阐述了他对“子平说”的看法。他在书中写到:“今之谈命者,动以子平为名”,也就是说,当时谈论四柱命理的人总喜欢打着徐子平的名义,这足可以看出“子平法”在明代的深广影响。
万民英对“子平说”进行了两方面的阐释。首先,是抛开徐子平这个人,从“子平”的字面意思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天开于子,子乃水之专位,为地支之首,此用子之意也”“又如用秤称物,以平为准,稍有重轻,则不平焉。人生八字为先天之气,譬如秤也,年为钩,时为权,月为提纲,日为铢两。”这种解释认为,“子”就是十二地支之首的子水,因为子平法以十天干十二地支为基础,其中又以地支为重,子水居十二地支之首,所以取“子”为用。“平”是四柱平衡论的“平”,把四柱比喻成一杆秤,称东西时以“平”为准,所以用“平”。这种解释是一种别出心裁的个人见解,并未成为命理界的主流观点。
另一方面,万民英在《子平说辩》中也承认“子平系徐居易之字,今之谈命者远宗其法,故称子平”。“子平姓徐,名居易,子平其字也。子平之法,以人所生年月日时推其禄命,无有不中。”在这段话中,万民英不仅认可“子平法”源于命理大家徐子平,而且对于徐子平以出生年月日时推命的水平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按照《三命通会》的论述,子平法源起于战国时代的珞琭子,在流传中经过了多次的完善发展。子平法是在唐代命理学家李虚中的学说基础上完善起来的。万民英说:“子平得虚中之术而损益之,专主五行,不主纳音,至是其法又一变也。”徐子平对李虚中的学说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不再以纳音为主,而是以干支固有的五行为主。
命理经典《渊海子平》虽然据说是徐大升整理先师徐子平的学说编撰而成,但是据《三命通会》的叙述,徐子平和徐大升并不是直接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辗转传承的关系。“子平没后,宋孝宗淳熙,有淮甸术士,号冲虚子者精于此术,当世重之”。徐子平去世后,有个号为冲虚子的术士精通子平之术,在当时受到世人的看重。
宋孝宗是南宋第二个皇帝,淳熙年间指的是公元1174年到1189年。徐子平生卒年月不详,但据传说在五代末北宋初和陈抟老祖一起隐居在华山。北宋从公元960年开始,从960到1174,间隔214年。也就是说冲虚子并不是徐子平的亲传弟子,他只是在徐子平去世大约二百年之后,学习并精通了徐子平创立的命理学说。
冲虚子后来把此术传给了一个名叫道洪的僧人。万民英写到:“时有僧道洪者,密受其传,后入钱塘传布其学,世俗不知其所由来,直言子平耳。”道洪后来去钱塘一带传授这种学说,大家不知道这种学说的由来,直接将这种学说称为“子平术”。
徐大升和道洪是什么关系呢?《三命通会》写到:“后道洪传之徐大升”,可见道洪和徐大升才是师徒关系,徐大升的师傅不是徐子平,而是道洪。徐大升撰写的《渊海子平》是否真实反映了徐子平的观点呢?万民英写到:“自大升之时,上距子平已三百余年。其法不知经几变矣。”很明显,万民英认为从徐子平到徐大升,经过了三百余年,徐大升总结的“子平法”和徐子平当时的“子平法”相比,已经变化了多次,肯定不是“原滋原味”的“子平法”了。
当然,徐大升的“子平法”不是“原滋原味”的“子平法”,并不意味着理论水平的降低。因为命理学是一门扎根于实践的应用学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变化是在向更完善更准确的方向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