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唐朝著名诗人,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提到崔颢,自然令人想到《黄鹤楼》,崔颢和黄鹤楼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实除了《黄鹤楼》,崔颢还写过很多其他诗,那这些诗水平如何?本文分享崔颢最经典的8首诗,并进行排名。读完本文,大家对崔颢的诗作水平肯定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崔颢途经华阴见到华山三峰时。此诗写出华山雄奇险峻的景色,歌颂壮美瑰丽的山河,抒发对求名逐利者的不齿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
全诗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别具神韵,是写华山的经典诗篇之一。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这同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崔颢此诗用轻灵简净的笔触,素淡、匀润的色调,描绘若耶溪的山水幽境,展现自己处在清净幽美环境中愉悦、宁静的心情。
此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入若耶溪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寄托自己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此诗美中不足的是用韵略显单调。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
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这首诗比较特别,塑造了一位放荡不羁、活泼自由的少妇形象。我估计是崔颢周边确有此人,否则很难想象崔颢写这首诗的动机。
此诗中崔颢对王家少妇持什么态度?是褒扬还是贬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朋友你的理解是什么?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这是一首边塞诗,崔颢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边塞少数民族悠闲和安定的生活,展现他们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此诗暗含作者对和平的热爱,对战争的鞭挞,是一首很含蓄的反战诗。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这是一首颇具江湖气息的游侠诗,是崔颢赠给军中诸将的,激励将士们像诗中游侠一样英勇作战,成就一番事业,扬名于世。
此诗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谋、英俊潇洒而又豪爽的游侠形象,他勇武过人,立功疆场,受封归家,志得意满。诗中人物刻画极为成功,通过对战时和战后游侠行动、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血肉俱全,呼之欲出,真实可感。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年轻女子与少年男子在江上偶遇,女子问了男子一个问题,男子就用此诗作答。
此诗捕捉住生活中一个常见场景,崔颢仅用寥寥几笔,就将场景和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形象生动,真挚感人。此诗短小、自然,通过问答抒写热爱家乡之情感,既含蓄又生动,饶有生活趣味。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上一首是女子问男子问题,男子的回答。那女子问的到底是什么?此诗就是女子所问的问题。也就是说此诗是“问”,上一首是“答”。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都是日常搭讪用语,似乎平淡无奇,但细细品来又饱含无限乡情和深情,这就是诗词艺术的魅力。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知名度颇高,大家也非常熟悉,就不用详细解读了。有诗评家将此诗评为唐诗七律的“压卷之作”,可见此诗水平之高。当然这首诗的格律存在一定问题,这是因为写此诗时格律正处于成熟、发展期,存在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朋友们,崔颢的8首诗分享完了,这些诗水平如何?读了本文,是不是对崔颢这位诗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欢迎分享感想和高见。
驶向一江秋
欢迎朋友们欣赏好诗,欢迎分享高见[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