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创颠覆技术全球公布,超级碳纤维可到6000米深海,猎杀航母

文史书生一枚 2024-07-18 10:00:3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众所周知,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的优良材料,在军事领域随处可见它的存在。不过,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能长时间接触水。这样一来,它就不能被用到潜艇上面了。不过,我国科学家却研制出了超级碳纤维材料,它究竟有多厉害呢?

碳纤维,被称为“21世纪的黑色黄金”,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纤维。之所以能被誉为黄金,是因为它拥有多个优异的特性。

比如,它的拉伸强度很高,约为2到7GPa,但它的密度却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只有每立方厘米1.5克到2克,直径也只有5微米,因此它的比强度和比模量都是现有的工程材料中最高的,毫无疑问属于“轻量化之王”。

在耐高温方面,碳纤维也居于所有化纤之首。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抗摩擦性、耐腐蚀性、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等等特性。仰赖于这些优异的性能,它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碳纤维最主要的应用形式是被当做树脂材料的增强体,形成碳纤维增强树脂,简称CFRP。由于它的密度很低,强度很高,因此被广泛用于飞机的机身制造。

例如,在CFRP含量仅占3%,大部分都以金属材料为主时,波音767的机身质量高达60t,当CFRP技术日渐成熟后,波音公司将CFRP的用量提高到了50%,新机身的质量整整下降了12t。

到导弹武器的应用方面,也到处都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身影。作为导弹最重要的结构部件之一,整流罩需要承担导弹高速飞行时的温度变化和气动载荷,会影响导弹的射程和机动。用CFRP制造弹体的整流罩,就能大大减轻整流罩的重量,减少外界因素对导弹带来的影响。

而碳纤维耐高温的特点,则被很好地用于火箭部件和导弹弹头的制造。火箭发动机喷口的温度会达到2500摄氏度到3000摄氏度,而导弹飞行的速度越快,表面的温度也就越高,这就对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是普通的金属材料,在这种高温下会瞬间熔化。

作为目前唯一一个能在大于2200摄氏度的温度下保持纤维强度的材料,碳纤维自然成为了火箭部件制造的理想选择。在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一些军用碳纤维甚至可以承受住3000摄氏度的温度。比如,东风41导弹的弹头外壳和导弹外壳都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

既然碳纤维的性能如此优异,为什么它不可以被用于潜艇呢?这是因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如果长时间暴露在水中,水会让树脂失去粘合力,甚至可能让复合材料变形,导致整体的性能下降。

曾经,美国就建造过一艘碳纤维载人潜水器。美国海底勘探公司“海洋之门”为了带领游客参观“泰坦尼克”号遗骸,就运营了世界上第一艘碳纤维载人潜水器“泰坦”号。建造之初,泰坦号的设计者拉什认为,碳纤维强度高,成本低,是最好的材料。

然而,2023年6月18日,这艘潜水器在深海中爆炸,五名乘客全部遇难。而事后,专家指出,它爆炸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纤维复合材料。在深海中,由于水压过大,水直接渗透进了纤维之间的缝隙,从而导致船体裂开。

而《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梅隆甚至直言,他们认为碳纤维材料并不适合制作潜艇外壳,因为每一次压力循环都是对潜艇外壳的损伤,即使成功了很多次,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一定会失败。

那么,碳纤维真的不可能应用到潜艇上面了吗?我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据《南华早报》报道,我国的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超级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最高可以达到海洋9000米的深度,为了确保安全,科学家将工作深度定为了6000米。

我国之所以要研发这个超级碳纤维材料,是因为目前的核潜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无法消除龟背的结构。所谓龟背,就是由于搭载的导弹尺寸大于潜艇直径,导弹存在突出部分。为了减少这一部分对流体的影响,潜艇只能做出一个延伸部分。

如果想要将导弹放入核潜艇内部,那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拉长核潜艇的直径,一是缩短导弹的长度。

比如,目前唯一一个没有龟背的战略核潜艇是俄罗斯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它就是采取增大潜艇直径的办法来容纳导弹。但这样一来,核潜艇的吨位就过大,对核动力系统和耐压壳体技术的要求就太高了。

龟背的存在,显然会影响核潜艇的静音航速。增加了噪音,核潜艇的安全性也随之下降。但如果能将碳纤维材料运用到核潜艇上,利用碳纤维高强度、低密度等特性,潜艇就可以在不增加重量和体积的情况下,携带更多武器,减小甚至是消除龟背的存在,提高核潜艇的性能。

在学术期刊《纤维复合材料》中,我国科学家也指出,用新研发出来的超级碳纤维材料制成的碳纤维压力舱,厚度仅为3厘米,但却能承受77兆帕的水压,甚至还能突破到90兆帕。和美国那个失败的泰坦号相比,厚度是它们的四分之一,但能承受的压力却是它们的两倍。

而专家指出,为了解决水泄露的问题,他们在碳纤维压力舱外部涂上了一层只有1毫米厚度的防水层,在防水的同时不会影响整体潜艇的性能。

如果这些透露的内容属实,那说明我们已经迈开了碳纤维核潜艇的第一步。虽然只是完成了碳纤维压力舱的制作,但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突破了。按照这个节奏进行下去,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很快就能看到属于我国的碳纤维核潜艇。

参考资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十六个主要应用领域》周宏

《泰坦尼克号残骸观光潜水器深海失联,乘员还有生机吗?》光明网

《世界周刊丨泰坦“魔咒”》台海网

0 阅读:2

文史书生一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